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我們就是孩子的環境

向賢彪
2018年06月01日05: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為什麼要留下那片看上去挺稀疏的林子?”原來這裡是“讀書林”,蘇家塘村有耕讀之風,塘邊是孩子們放牛的地方,當牛吃飽了,孩子便把牛拴到這些樹上,坐在林子裡聽老師講課、做作業。留下這片林子,就是要留住這種傳統和精神。

  近讀一篇名為《老區的細節》的散文,描述革命老區江西橫峰的若干場景,令人動容。顯然,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當地很注重文化氛圍的涵育。人是環境的產物。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人。古人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人們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處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中,人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塑造著不一樣的人格、不一樣的精神、不一樣的風骨、不一樣的血脈。對兒童來說,更是如此。

  對孩子而言,充滿書香的環境無疑是最好的成長土壤。一位藝術家曾深情回憶兒時與哥哥姐姐同讀的幸福情景,感嘆良好的閱讀氛圍對孩子成長何等重要。不讀書會使人知識貧乏、視野狹窄、流於淺薄,容易成為“平面人”——隻有長度與寬度,沒有深層次的容量。這是無須贅述的道理。古人尚且有“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的見解,現代人更應懂得讀書明理對子女健康成長的意義,盡到父母“遺子一經”的責任,創造條件讓孩子多讀書、勤讀書、讀好書,讓他們在書香世界中感悟崇高、收獲成長。

  遺憾的是,不少孩子缺少這種環境。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裹挾之下,許多家長常常給孩子報各種名目的補習班、競賽班,使孩子缺乏耐心的陪伴和走心的教育,隻有爭奪和拼搏,少有真善美的啟迪﹔隻有被動的接受,沒有生命意識的覺醒。這對於兒童的成長來說,不僅會留下成長的缺憾,還可能會留下難以撫平的創傷。隻有回到“成長比成才更重要”“想象比知識重要”“讓孩子放飛心靈、放逐夢想”的教育初衷,充分尊重孩子個性,釋放童年天真,才能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的功能,就在於培育完整而有道德智慧的人。這樣的教育,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境,也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有位作家曾講過這樣一件事:他在歐洲做訪問學者時,一天深夜回旅館途中,馬路上無車無人,司機照例停車等候紅燈,他稱贊司機遵守交規值得學習,而司機說,我不是你所說的那樣,我是在給孩子做榜樣,假如這時我闖紅燈,正好被一個孩子看到了,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呢?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影響,莫過於家長和社會成員做出榜樣,莫過於創造一個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向上向善的社會環境。我們就是孩子的環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一規律同樣適用於對孩子的教育。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共同畫好“童心圓”,共同為孩子們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紅日雖初升,其道必大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01日 04 版)

(責編:曹昆、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