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面對誘惑定住心神

陳大昊
2018年05月10日05: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北宋名臣范仲淹幼時家貧,日食三餐不繼,不得已將米煮成薄粥,待凝結后劃成四塊,早晚各食其二,留下“斷齏劃粥”的故事。有同窗見他生活清苦,贈送了些好飯好菜,但他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婉拒不食。后來,范仲淹官至參知政事,依然堅守廉素。晚年,他諄諄告誡弟子:“老夫平生屢經風波,惟能忍窮,故得免禍。”

  於人生而言,“忍窮”二字,難能可貴。當下,不少人浸染浮躁之氣,面對微利之誘而心動,面對五色之惑而目眩,導致為人失度、處事失矩。人生之路,縱有高低起伏,但行穩才能致遠。與其窮困潦倒時幻想一夜暴富,迷茫失意時盼一夜成名,功成名就時便忘乎所以,不如涵養“忍窮”心態,保持奮發狀態,練就定下來的心境、沉下去的作風、低下去的謙遜。歷史經驗表明,無論是成事創業,還是為官做人,涵養“忍窮”心態尤為重要。

  不少腐敗官員,都有著“貧苦的童年”,經過“奮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最終卻落得個“悲慘的晚年”。他們滑入違法犯罪的深淵,表面看是對財物的貪婪,實為精神上的貧血,在權力加身后逐漸喪失初心、丟失靈魂、迷失自我。他們不是忍受不了貧窮的困苦,而是抵制不住誘惑的“糖衣”,遏制不了貪婪的欲火。不能忍窮,“貧”字多一“點”,就會走向“貪”。

  心理動力學裡有個“貧窮情結”,特指那些處處都想佔小便宜、樣樣都想佔為己有的心理現象。比如,有些人參加展覽會,隻要是免費的東西,不管自己是否需要,總是樣樣都拿﹔有些人即便在“富起來”之后,也難以消除心理上“受過窮”,反而進行報復性的享受。曾經寫下千古名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人李紳,對貧窮艱辛有著深刻的感悟,然而發跡后卻生活奢靡,最終落得個“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下場。有的腐敗分子看到一些商人過得很奢華,“忍窮力”未能抵住誘惑力,“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一念之非不遏,如初食鴉片一般不能自拔,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

  不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忍窮”的關鍵是抱朴守拙。黨員干部隨著職務的升遷,會面對更多的掌聲和鮮花、誘惑和圍獵,能否保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清醒、“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警醒和“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自省,不貪享成功后的光鮮光彩,不貪圖權力背后的名利地位,是避免“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志時”的關鍵。

  有句諺語說:“誰在凱旋中戰勝自己,誰就贏得了兩次勝利”。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難戰勝的敵人是自己。從困境到順境,從艱難到成功,思想上會產生放鬆傾向,心理上會幻現虛假安全,這種情況下最容易喪失警覺和警醒。倘能始終保持“忍窮”心態、“如初”狀態,則無敗事。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0日 04 版)

(責編:王吉全、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