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多些“煙火氣”

徐文秀
2018年05月03日05: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們在談論某個人不合群、脫離大眾或不切實際、與社會脫節時,常常用“不食人間煙火”來形容。的確,現實生活中,身上缺少“煙火氣”的人並不鮮見。

  比如,有的人官氣、“衙門味”很大,總是高高在上,泡在文山會海裡,腳不沾泥、手不沾土,說話辦事雲山霧罩﹔有的人貴族氣、“少爺味”很濃,吃穿住行特講究,熱衷於講排場、耍派頭,儼然一副與眾不同的樣子﹔還有的人嬌氣、“大小姐味”很足,文件包有人夾著、水杯有人端著、外套有人拿著,獨自出門甚至不會坐地鐵、不懂上網購物,站在ATM機前一臉茫然﹔還有的人書生氣、“迂腐味”很重,等等。

  “煙火氣”說白了就是一種生活氣息,缺少“煙火氣”的人,便少了生活的情趣,人生變得蒼白無味。領導干部倘若缺少“煙火氣”,說話辦事就會與群眾隔著一層,特別是在制定政策、出台文件時很容易鬧出笑話來。多些“煙火氣”,說到底就是多接地氣,意味著善融入、帶溫度、有魅力,更富人情味,既能走近群眾,也能走進群眾,成為一個可親可近、讓人舒服的人。

  多些“煙火氣”,就是要多交百姓朋友。焦裕祿就是一個善交百姓朋友的典范。他曾經與基層干部、農民和技術員組成調查隊,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他還會住進老飼養員的牛屋,討教治沙的真經﹔他走到哪個村都有熟人和朋友,群眾親切地稱他“老焦”。人民作家柳青也是一個多交百姓朋友的榜樣。有人說,到農民裡面去找他都分不清哪個是柳青,從穿衣打扮到容顏,就一個關中老百姓的樣子。《創業史話》這幅畫中有個細節,當年柳青席地盤坐與農民拉家常,他手中抽的旱煙袋是農民隨手遞給他的。柳青是真正跟老百姓融為一體、打成一片,所以上級文件下來他都知道房東老大娘是哭還是笑。

  多些“煙火氣”,就是要常過普通人生活。當年習仲勛下放洛陽耐火材料廠時有一習慣,每天上午9點都會去廠裡的大澡堂泡個熱水澡,一塊兒泡的經常有下夜班的幾十個工人,他總是邊泡澡邊與工友們說著工廠的事、家庭的事、國家的事。常過普通人生活,可以體會到平常人的酸甜苦辣,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多些“煙火氣”,就是要常去街頭巷尾轉轉。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都是冒“煙火氣”的地方,那裡有火熱的生活,有生動的實踐,有“活躍躍的創造”,那裡還有鼎沸的人氣、嘈雜的吵鬧,有鮮活的群眾語言。當年陳雲就有一個逛市場的習慣,他連百貨商場、雜貨鋪也喜歡看。常去街頭巷尾轉轉,往往能聽到真話、看到真相、找到真情。一位退下來的老同志說,他當年最喜歡去街頭巷尾、大院門口,與那些修自行車的、補鞋的、擺地攤的百姓聊天侃大山,在那樣的地方,可以熏陶到“煙火氣”。

  “煙火氣”沾著泥土、冒著熱氣、帶著露珠,是真正的接地氣,並不是土氣、痞氣和江湖氣。領導干部多一些“煙火氣”,能更好地和群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更好地贏得群眾信賴、得到群眾擁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03日 04 版)

(責編:馮人綦、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