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新時代勞動者當有新作為

姜  赟
2018年05月02日05: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是科學技術和工業制造結合的“傳動輪”,是自主創新的生力軍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回信,勉勵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繼續拼搏、再創佳績”,用“干勁、闖勁、鑽勁鼓舞更多的人,激勵廣大勞動群眾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字裡行間充滿黨和國家對勞模群體的關懷和厚愛,讓廣大勞動者暖心,激發了建功新時代的決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廈是靠一磚一瓦砌成的。從袁隆平蹲田培育“東方魔稻”的場景,到高鳳林焊接火箭“心臟”的瞬間,從改革開放大潮中解放思想、敢闖敢干的“急先鋒”,到新時代勇於創新、追求卓越的“弄潮兒”,無數任勞任怨、拼命苦干的“老黃牛”,激勵著成千上萬勞動者在平凡崗位上建功立業,在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奉獻光和熱。

  踏上新征程,永遠不變的,是精神底色﹔與時俱進的,是勞動素質。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競爭與高端產業角逐空前激烈,能否搶佔先機、贏得主動,歸根結底要以強大的人才隊伍做支撐,以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做保障。今日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緊、任務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困難多、挑戰大,迫切呼喚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練就高超本領,擼起袖子加油干。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奮進沖鋒號,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廣大勞動者正當其時。

  展現新作為,以沖天干勁激發埋頭苦干的奮進精神。任何時候,苦干實干都不過時,是事業成功的“捷徑”。翻開勞動模范的故事,腳踏實地的奮斗貫穿始終。比如從零基礎開始干鉚工、一路鉚成了傳奇高鐵工匠的李學忠,再如迄今攀爬總高度超過200多座珠峰的老電工周紅亮,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任何行當都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成功來自長期摸索的笨功夫。“櫻桃好吃樹難栽”,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走好的,我們需要的是一股子永不鬆懈的干勁兒。

  不負新期待,以執著鑽勁煥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如果說其他勞動要素還可能引進,唯有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無法引進。盡管當下我們能開展火箭、衛星等超級工程,但特種鋼鐵還依賴進口,消費者買個馬桶蓋都要出國搶購。擁有一大批耐得住寂寞刻苦鑽研、在一絲一毫之間傾注心血的高素質勞動者,才能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政府部門和全社會一同行動起來,在社會氛圍和機制保障上多下功夫,在職業教育上多想辦法,“大國工匠”一定會越來越多。

  建立新功勛,以爭先闖勁迸發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這是一個創新追逐的時代,“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近來,“缺芯少魂”的問題,再次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激發廣大勞動者立志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是科學技術和工業制造結合的“傳動輪”,是自主創新的生力軍。拿出逢山開路的闖勁、永不滿足的創新精神,未來中國絕不會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

  “‘滴答’‘滴答’,我的祖國,一直在復興路上迅跑……”“五一”之夜,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中國夢·勞動美”特別節目裡,一首詩歌為新征程讀秒,仿佛新時代的號角催征。廣大勞動者當以時不我待、爭分奪秒的狀態,將奮斗足跡融入轉型發展,在爬坡過坎中成為科技的領跑者。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02日 05 版)

(責編:白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