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部:不能再有任何遲疑和懈怠

——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①

本報評論部
2018年04月24日04: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場新的全方位綜合國力競爭正在全球展開。

  “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4月20日召開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決不能同這樣的歷史機遇失之交臂”“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是我們對中華民族的責任,是對前人的責任,也是對后人的責任”,將適應和引領互聯網發展,當做決定大國興衰的一個關鍵,中國人對互聯網和信息化的重視,堪與當年對“兩彈一星”的全力以赴相比。

  如何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如何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如何主動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進程?本版今起推出“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系列評論,和讀者一起探討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時代命題。

  ——編  者  

  

  中國幾乎是跑著進入互聯網時代的。

  1994年4月20日,中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的時候,個人電腦剛剛開始流行,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正推出它第一款相對成熟的中文版。

  當時的中國,各方面的“趕超”已經熱火朝天地展開。中文出版領域,王選領軍的北大方正如日中天﹔電子通信領域,程控交換機的國產化開始普及﹔電子消費領域,29英寸的國產彩電價格降到6000元以下……而在這一切的背后,一張無形的網絡將在不久的將來把它們都聯成一個整體。正在為年產1億噸鋼努力的中國人從埋頭苦干中抬起頭來,嗅到了新機遇的味道。

  此前的一個半世紀裡,中國錯過了太多機遇。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白煙彌漫歐美時,正是閉關鎖國的乾嘉年間,馬戛爾尼無法叩開的國門,最終被堅船利炮轟開,清王朝無可避免地走向沒落。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和電氣化的浪潮襲來,1/3個世紀的洋務運動照樣拯救不了中國,一次次外辱入侵中,我們同歷史機遇擦肩而過,留下人類史上一段跨越百年的傷痛。

  如果說1956年、1978年兩次“向科學進軍”,是新中國奮力自強的補課,那麼直到20世紀末信息技術革命將“第三次浪潮”推向頂峰,我們才算是真正趕上天時、地利、人和的局面。

  20多年過去,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國迅速縮短了同發達國家的信息化差距,成為擁有近8億網民的網絡大國。從信息基礎設施研發制造看,高性能計算、新一代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突破﹔從商業模式創新看,淘寶、微信、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各種探索方興未艾﹔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越來越深。一大批頗具競爭力的網信企業異軍突起,一大批市場需求旺盛的新應用層出不窮,引領著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倒逼著治理體系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信息化當做我國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契機,對信息化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了科學回答,不僅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

  明確網信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確網絡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明確網絡強國建設的原則要求,明確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國際主張,明確做好網信工作的基本方法……有了這些,才有了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切實維護,有了國家網絡安全屏障的進一步鞏固,有了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的積極進展,有了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引領,有了網絡空間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

  “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

  “善於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信息化發展很快,不進則退,慢進亦退。”

  “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

  “核心技術脫離了它的產業鏈、價值鏈、生態系統,上下游不銜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場。”

  “我們強調自主創新,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隻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我們的腦子要轉過彎來,既要重視資本,更要重視人才”……

  審時度勢、深謀遠慮的深刻闡述,視野開闊、實事求是的深入剖析,為搶抓歷史機遇、跨越數字鴻溝注入了思想動力,為推動自主創新、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戰略引領。

  今天,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產力,互聯網技術帶來了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信息化正在重新塑造著世界。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誰輕視互聯網,誰就會被時代遠遠甩在后頭。

  機遇在前,我們不能再有任何遲疑和懈怠。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24日 05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