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有所思)

人民日報:讓友善浸潤校園生活

劉旭剛
2018年04月17日04: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日,和朋友聊起近年來頗為社會各界關注的校園霸凌問題,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覺得學生在校園受到欺負,學校是第一責任人,有人認為得有法律對霸凌行為進行嚴懲,還有人認為重點在於家長應加強對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

  每當看到霸凌事件披露,除了氣憤和嘆惜,更多的還有擔憂。那些本應把精力聚焦在學業上的青少年,為何會被暴力環繞?無論是使用暴力,還是暴力所向,都像疾風驟雨摧殘著向陽的花朵,令人痛惜。當前,對於情感教育、道德風尚、人際關系的培養仍是薄弱環節。盡快治理校園暴力,應強化德育、情感、團體意識的培養,讓校園生活中充盈更多的友善。

  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倡導、傳承和弘揚。如今,友善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之一,成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准則。

  友善從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和睦,但真正做起來卻並不那麼容易。有的人對他人不能以誠相待,相互指責猜疑,彼此缺乏應有的信任﹔有的人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便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有的人冷若冰霜,在交往中對他人缺乏最起碼的尊重﹔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別人遇到困難時無動於衷……雖然從總體上看社會生活在向好向善,但類似的個案的確也存在。

  友善的前提是要有坦蕩的胸懷。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待人接物,都能以寬容的態度應對,少些抱怨和泄憤,不斤斤計較,擁有海納百川的人格魅力。

  而對於青年來說,友善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不僅要具備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具備社會公德。以豁達友好的心態與人交往,別人就會感到你有親和力,從而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樂善好施的品德,無私奉獻,不求回報,他人就會感到溫暖,對你產生信任﹔充分理解、尊重、體諒他人,能夠換位思考,別人就會感到你是值得尊敬的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隻要人與人之間能以仁愛之心相待,又有共同的美好志向,實現和睦相處並不難。友善應從每個人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少些偏激急躁,多些寬容友善,學會用美德滋養心靈,方能走上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7日 19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