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假羊絨制售集散地的管理者在干啥?

蔣萌

2018年04月10日16:34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假羊絨制售集散地的管理者在干啥?

背景: 新京報記者在河北清河縣東高庄村及周邊多村調查發現,一些羊絨生產廠家存在“以次充好”“虛標羊絨含量”等造假行為,羊毛甚至兔毛、兔絨搖身成為“純羊絨”,羊絨含量“愛寫多少寫多少”。記者在淘寶、天貓3家賣羊絨衫的店鋪分別購買了“100%羊絨”的衣服送檢,結果一件羊絨衫的主要成分為羊毛,一件羊絨僅佔三成,一件未檢出羊絨含量。

新京報發表觀點:從眼下媒體的報道來看,此類現象,無論從違規的人數還是產品的數量,都絕難歸為短時間內發生的“極少數個案”。所以,或許更值得詰問的是,面對消費者、媒體的投訴、非議,以及相關機構的層層監管,此類“制假售假一條龍”的現象為何屢禁不止?就拿河北清河縣羊絨生產而言,針對羊絨制品生產和銷售的問題,當地早前就採取過一些應對措施。比如,2017年3月14日,百余家網店公開承諾“開誠信網店,做誠信網商”,確保產品質量,抵制假冒偽劣。可事實証明,當地的網商不僅存在以次充好的問題,更是出現刷單、惡性競爭、隨意定價等違反網購交易原則的行為。制假售假屢禁不止,與當地無序的生產銷售環境、工藝生產缺乏精進、成本低廉,以及消費者認知產品的信息不對稱,都有一定關系。但從根子上說,監管滯后,生產和銷售者無視現代商業規則和倫理,依然是當前最需緊迫解決的難題。媒體在監督報道過程中還發現,一些網絡平台,沒有負起應有的打擊售假行為的責任,反而與當地暗通款曲,這種行為實在令人汗顏。

小蔣隨想:羊絨衫裡面不含羊絨,與“老婆餅”裡面沒有老婆,肯定是兩碼事。對此,不能僅僅讓上當受騙的消費者自己維權。因為,消費者沒有專業鑒別能力,若將衣服送專業檢測機構,鑒定成本恐怕比買它還高,就算知假與網店掰扯頂多是“無理由退換”,尋找制假源頭,更不是一般人耗得起的。打假尤其是規模性打假,職能部門應當是主力。何況,造假有時就是在管理者的眼皮子底下。不得不說,每一個制假集散地“茁壯成長”的背后,往往存在著地方管理者的容忍、缺位、不作為,之所以對灰色乃至黑色產業“睜一眼,閉一眼”,無非是出於解決就業、拉動經濟、貢獻稅收,可持續發展、綠色GDP則被拋在腦后。實在鬧得不像話了,被媒體和消費者聚焦了,某些管理者才整頓一下。可整頓若不是釜底抽薪式的,意思意思就拉倒,必然是沒多久便故態復萌。另一方面,商家承諾的“含金量”也值得揣摩。如果商家本身就不講誠信,承諾有什麼分量?這和睜眼說瞎話有什麼區別?承諾不是開空頭支票,不兌現必須有相應處罰。至於不作為、瀆職乃至與造假者有利益勾結的管理者,更要接受嚴厲問責,該移交司法機關的不能含糊。這也是全面從嚴治黨、整頓吏治的應有之義。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