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示学生证不但可以在旅游景区购票时便宜不少,还可以在一些餐厅、电影院享受学生价格。有些人因此动了歪心思,用假学生证享真优惠价。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虽然国家对制作、销售、使用假证件等问题开展重点治理,严肃追究失信责任,但还是有些人铤而走险,在网上购买假学生证,满足优惠需求。
对学生群体购票消费实施优惠,是国内旅游景区和部分消费场所的一项惠民之举。比如学生一般在景区享受门票半价优惠,经常旅游的人持学生证可以节省不少钱。所以,假学生证既有供给渠道也有市场需求,这种现象存在已久,对社会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侵占景区等方面的利益,也污染了社会风气。
尽管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伪造、买卖、使用假证件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处罚条款,而且国家对制作、销售、使用假证件等行为也不断进行重点治理,但在利益驱动下,假学生证仍然供需两旺,尤其在寒暑假更为猖獗。对此,有专家建议,学生证应印制有全国统一的防伪标识,并应加大对售假制假商家的打击力度。
从理论上来说,在学生证上印制防伪标识,可防范这类证件造假,但由于防伪标识同样可以造假,所以,仅靠防伪标识遏制假证恐怕效果有限。几年前,有人就提出这一建议,但并未被采纳,或说明防伪标识并非是最好的办法。另外,加大对售假制假商家的打击力度很有必要,但除此之外,还要对使用假学生证者加大惩罚力度。
购买、使用假学生证者大多是这样一种心理——“被发现了大不了补全票,他们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正是因为假证使用者不担心违法后果,所以带动了假证的制作和销售。如果能把使用假学生证的行为定性为诈骗,对情节严重的违法人员以诈骗追责,相信警示效果会大不一样。一旦遏制了假证需求,制售假证自然会减少。
若将购买、使用假学生证的行为列入个人诚信系统,也有一定的震慑效果。但笔者以为,假学生证难防难治的根本原因是,景区等方面无法准确识别假证,而要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建立全国统一的学生证明信息平台,让景区等方面共享这些信息,才有望收到显著效果。比如景区查验学生证能立即看到持证人的真实信息,假证就难过关。
也就是说,要想治理假学生证泛滥成灾,需要有关部门牵头建立全国电子学生证平台,授权对学生有优惠的机构共享相关信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电子学生证平台,但不对景区等机构开放,那么景区就查阅不到学生证信息,自然无法识别证件真假。如果真学生证相关信息与景区等机构联网,假学生证很可能就会失去市场。
由于假学生证损害了景区等机构的利益,显然景区等机构有意愿共享学生证信息。或许有人担心景区等机构共享学生证信息容易造成信息泄露,但如果采取包括技术、制度在内的有效办法防范,应该没有问题。对有关部门来说,建立专门平台共享学生证信息,不仅便于规范学生证的使用,也能防止假学生证给教育系统抹黑。
实际上,不仅是景区、电影院等机构遭遇假学生证,铁路等方面也因为假学生证损失不小。所以,该是对假学生证采取治本之策的时候了,一旦采取信息共享,并对制售、使用假证者加大惩罚力度,相信会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