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中國為全球人權治理做出新貢獻

柳華文
2018年03月29日04: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十七屆會議通過了中國提出的“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決議。該決議體現了聯合國最重要的人權機關對全球人權治理的新認識、新主張。它是該理事會面對國際社會復雜的政治、經濟形勢和人權領域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及時發出的新倡議、指出的新方向。

  決議強調各國要堅持多邊主義,加強人權領域對話與合作,實現合作共贏。它採納了“兩個構建”的中國主張,即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此之前,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被多次寫入聯合國安理會和人權理事會的決議當中。而人權理事會的這個新決議首次將“兩個構建”同時寫入聯合國的文件。

  “兩個構建”是去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正式提出來的。十九大正式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中包括關於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闡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新型國際關系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基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型國際關系的內在要求。兩者關系密切,成為新時代關於國際關系模式和國際秩序藍圖的中國主張。人權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內容,國際人權治理也是中國倡導的國際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兩個構建”的原則指引下,國際人權治理也順理成章地找到了解決難題的鑰匙。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出席人權理事會會議時曾經指出,世界正在變得更加危險,不可預測,且更為混亂,舊的沖突尚未結束,新的沖突又開始出現。的確,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正在面臨著傳統和新型的挑戰,特別是在相當程度上面臨著政治、經濟和科技等諸多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局部的戰爭和武裝沖突還沒有得到有效預防和制止﹔某些地區出現的“難民潮”和大規模移民問題仍然無解﹔世界范圍內應對恐怖主義、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社會頑疾仍然是任重道遠﹔個別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國際人權治理向何處去,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關切。

  大河有水小河滿,反之亦然。世界人權事業的進步離不開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離不開國家間積極、有效、建設性的交流與合作。以聯合國為代表的普遍性國際組織,既見証了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又見証了國際人權事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包括人權領域的“治理赤字”。面對當前困局,為推進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主張的提出體現了中國智慧。這就是,在國內,主要依靠本國人民,堅持適應本國國情、符合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人權道路﹔在國際,摒棄一些西方國家將人權政治化、把人權作為政治斗爭工具的作法,反對人權領域的單邊主義、“雙重標准”以及將指責和施壓作為手段的過時的作法,代之以“兩個構建”的新路徑、新方向。

  中國的新主張在聯合國獲得了廣泛的支持。這不禁令人想起,2016年10月28日,中國以180票的高票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獲得連任。中國獲得這麼多國家的支持,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國在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中所發揮的建設性作用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是對中國在全球人權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一種期待。

  中國不負眾望,在積極促進中國人權事業全面和快速發展的同時,始終是國際人權治理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始終積極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今天,“兩個構建”同時寫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決議,由中國主張發展成為聯合國多邊舞台上的世界主張,是中國在國際人權治理中的新作為,是中國智慧的新貢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9日 11 版)

(責編:王仁宏、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