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海外版望海樓:孔子學院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 俞  可
2018年01月31日05: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孔子學院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孔子學院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當前,孔子學院業已成為包容共享、和諧共生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課堂遍布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信祝賀全球孔子學院建立十周年暨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時指出,孔子學院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一句話裡蘊含著三層涵義。

  孔子學院既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播音機,更是民心相交的孵化器。通過把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文化精神、文化創新成果推廣開來、弘揚起來、傳播出去,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孔子學院堪稱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的典范。講、播、釋,能否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換言之,能否直抵對方的心靈,則重在交互。習近平總書記視孔子學院為“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梁”。以孔子學院傳授的漢語為媒介,中外民眾心與心的交互得以可能,進而實現心與心的交融。比如,漢堡大學孔子學院便被打造成為當地德國民眾的社區文化中心,在此,中德民眾在家長裡短之間把連接兩國友誼的紐帶扎緊。

  孔子學院培育的既是國際社會的中國情感,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孔子學院秉承“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的校訓,為實現偉大夢想營造和平的外部環境、凝聚磅礡的國際力量。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去年年底召開的第十二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便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為主題。孔子學院所在之處,就應該是一片片播種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進行文明交流互鑒的沃土。

  孔子學院展現的既是世界情懷,更是“四個自信”。播撒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孔子學院彰顯的是天下為公的情懷,宣揚的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使命,即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中外交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首先要有可講的中國故事、可播的中國聲音、可釋的中國特色。這些故事、聲音、特色扎根於但絕不囿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文化自信”中的“文化”,還包括革命文化,尤其是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唯有以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搞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方可激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而給那些渴求獨立自主、和平發展的國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選擇,為解決各國利益交融、興衰相伴、安危與共的挑戰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這個新時代裡,孔子學院大有可為!

  (作者為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