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有所思:不要在一年快結束時說抱歉

馮慧文
2018年01月02日04: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年底是一個讓人焦慮和惶恐的時節。

  這個時候,人們說得最多的話常常是:“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這一年什麼都沒做就過去了!”微信朋友圈裡也常常充斥著一股讓人感到緊張的氛圍:“快過年了,又要老一歲了……”就在前幾天,我還在和朋友說著幾乎一模一樣的話,交換著彼此的焦灼。

  是啊,日歷馬上就要從雞年翻到狗年……但是,不是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嘛!有人說,基本養成一個好習慣隻需要堅持21天,何況一個多月呢……

  有趣的是,在1月開始時發誓立志、精心規劃、精神抖擻地生活,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在年底時能依然堅持如此的人,只是極少數。

  我們心裡似乎常常對“最初的幾分鐘”情有獨鐘,而對“最后的幾分鐘”卻習慣性漠視。比如課堂上,最后的幾分鐘容易“人心不穩”,一陣陣窸窸窣窣收拾書包准備沖出教室的聲音,一群豎著耳朵等下課鈴聲的孩子﹔比如,一本筆記,通常越到最后字越潦草﹔再比如,人生的老年,不少人覺得湊合活著就可以,追求生命質量那是年輕人的事。

  “最后的幾分鐘”不值得去珍惜嗎?近幾年,俄羅斯攝影師弗拉基米爾·雅科夫列夫尋找到了一群快樂的老年人。有人從60歲才開始健身,70歲時擁有了令人羨慕的肌肉﹔有人從68歲開始決定當一名音樂DJ,72歲的她依然在演播室裡活力四射﹔有人80歲后才成為一名模特,82歲依然身材動人﹔有人85歲時開始攀岩,如今100歲依然身手矯健。他們把人生“最后的幾分鐘”活出了比最初還要多幾倍的精彩。

  有些時候,“最后的幾分鐘”的確價值會降低。比如要寫一份長的報告或者講稿,如果在下班前幾分鐘開始動筆,還不如等到第二天一氣呵成,因為被打斷擱置一夜后,思路反而不容易清晰,這是因為時間單元的中斷而帶來的不便。但是,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情況,是這樣嗎?

  很多人心裡有不少計劃,比如要健身、要讀書、要學英語,卻總愛說,哎這周已經快過去了,從下周開始吧。本質上,不論一年、一月還是一周,這樣的時間單元的劃分並不是真的把時間“分隔”開,只是人們發明的一種計時方法。時間本身並沒有被分隔,那麼周一和周日,對你的健身、學習計劃來說並沒有什麼差別,反而是周末的休息日更容易安排時間。

  我不否認 “從頭開始”“從明年開始”“從下周開始”會帶來一種令人興奮的儀式感,但對我來說,“從今天開始”卻是更加令人向往的語匯,哪怕這個今天已經到了一年的末尾。

  每個人都想當第一, 但是有時候,做“最后一個”卻更好: 最后一個放棄的人, 最后一個離開的人, 最后一個低頭認輸的人,最后一個還在堅持努力的人。

  不要在一年快要結束的時候說抱歉。因為勝利者往往是從堅持最后5分鐘的時間中獲得成功。以對待開始的態度對待“最后的5分鐘”,時間會告訴你什麼叫水到渠成。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2日 19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