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做慈善別讓愛心涼了

賈興鵬

2017年12月29日09:14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同一天生日”網上募捐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最新消息是,深圳市民政局對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立案調查,民政部也發文稱該活動違反《慈善法》,愛佑未來基金會回應稱,捐款者可申請退款。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做慈善是值得提倡的事情,但切不可忘記初心,不能以慈善的名義,跨越誠信的底線。更不可為了達到傳播效果而不擇手段。

“同一天生日”發起之初,憑借公眾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眼球,網民在捐款后主動轉發,還點贊這個創意,短短兩天時間就捐款250多萬元。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確實是網絡募捐的一次成功案例。

然而,慈善不是商業策劃,更不是傳播作秀,堅持法律法規,是基本底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發布募捐信息”。

“同一天生日”項目所選平台為“分貝籌”微信服務號,賬號主體是北京零分貝科技有限公司,很明顯並不屬於民政部指定的12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發布平台。

活動發起方之一的深圳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與愛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王兵共同發起,在深圳注冊成立的公募基金會。

作為一家專業的慈善組織,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居然罔顧法規,讓一個不具備資質的平台發起募捐,難怪有法律人士評,“犯這麼低級的錯誤,也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而“分貝籌”創始人王立的回應,也多少顯得蒼白無力。先是稱“內部測試,還沒正式上線”,隨后又表示“隻有6個孩子信息有誤”。網友立即站出來反駁,貼出了19張有誤照片,並表示“信息錯誤的肯定不止這些。”

隨后,分貝籌還被曝光,其實行的“一對一長期捐”,實際卻是“多對一無限捐”。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的受助者信息,反襯的正是慈善初心的遺忘和隨意。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作為此次募捐的發起人,分貝籌理應及時公開收集信息的程序,回應公眾關切,及時撤回測試階段的無效募捐行為,返還民眾因信息誤導的捐款。

不要以為做慈善初衷是好的,未謀取私利就可以推卸責任。做好事更不能不擇手段,失去誠信的慈善,欺騙了奉獻愛心的民眾,損害的卻是整個慈善事業。

進入新時代,“人人公益、隨手公益、互聯網公益”已成為引領社會向上行善的新潮流。面對社會廣泛參與的愛心行動,組織者更應謹慎為之,募捐程序化、專業化,才能守護愛心。別讓愛心涼了,別讓善意滅了。愛心傳播越遠,募捐者的責任越大。

(責編: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