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探討"塔西佗陷阱":不能盲目使用【3】

2017年12月17日07: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以人民為中心贏得信賴(大家手筆)

信任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信任是指對他人的言說、承諾和行為持相信的態度,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結果,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信賴。政府是行使公共權力、從事公共管理的公共部門,公信力是其寶貴的執政資源。政府科學制定、有效執行公共政策,離不開公眾的信任。

中國共產黨有十足的信心和充分的能力把群眾的事情辦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善人者人亦善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我們黨在人民的信任和擁護中獲得力量,能夠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歷經千難萬險,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不斷前進。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沒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地位,自覺維護和發展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這是我們黨能夠跨越各種所謂“陷阱”,獲得人民群眾認可、信任和支持的基石。

在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中,中國共產黨貫徹的是群眾路線。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主人,是社會物質、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把唯物史觀運用於觀察當代中國發展形勢、破解當代中國發展難題上,對當代中國發展的目的、動力和趨向進行思考,得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結論。

因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中國共產黨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保証把人民當家作主落到實處。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要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保証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証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特別強調要保証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些主張和安排,使黨的群眾路線在治國理政活動中變得更加具體、更加深化,必將進一步鞏固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筑牢人民群眾擁護黨和政府、信賴黨和政府的政治根基。

人民群眾對政府的看法是一個復雜問題。群眾對國家治理滿意不滿意,當政者是否具有公信力,往往不在於政府說了什麼,而是看具體做成了什麼。群眾對獲得的服務越滿意,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就越強。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改善民生的期望值大幅提升。但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在改革發展過程中,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住房保障、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又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使得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實際能力與公眾的訴求之間尚有差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著力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今后應進一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對民生工作的各項部署,在脫貧攻堅、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讓全社會都能感受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來的實惠,使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對我們黨的信賴更加堅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在已經總體上實現小康的基礎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內涵也更加豐富,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更高層次的追求,必須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主要制約因素,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從而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隻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中創造歷史偉業,我們黨就能夠有效應對各種發展風險和執政考驗,始終成為人民群眾信賴擁護的主心骨、凝心聚力的堅強領導核心。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責編: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