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實體經濟壯筋骨上台階

陸婭楠
2017年12月14日04: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工集團考察,坐進新型起重機駕駛室,問性能、詢價格,並鼓勵企業不斷創新。他強調,“發展實體經濟,就一定要把制造業搞好,當前特別要抓好創新驅動,掌握和運用好關鍵技術。”十九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的首次調研就來到制造業企業,被視為“為實體經濟加油打氣”之舉。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公司、廣西南南鋁加工公司、山西鋼科碳材料公司……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企業調研,做出了“實體經濟是國家的本錢”“國家強大要靠實體經濟”“把實體經濟抓上去”等重要論斷,體現了對經濟發展的深刻認識,彰顯了對實體經濟的高度重視。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興國之基。以創新頂住近年來工程機械業的大波動,主要指標連續27年穩居“中國第一”﹔以“徐工工業雲”平台重構全球產業鏈,領跑“中國智造”,徐工集團正是中國實體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今天,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體經濟能否“壯筋骨”“上台階”,直接關系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話語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這麼大,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單一發展、脫實向虛的路子。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重在制造業,也難在制造業。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減稅等政策促進制造業回流,新興經濟體也在利用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吸納制造業投資。雙重擠壓下,“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低端的傳統競爭力正在消失,唯有向產業鏈的中高端攀爬,才有可能在全球經濟版圖的重構中,活得下去、活得更好。

  更需重視的是,中國雖然號稱“世界工廠”,可規模上的輝煌難以掩蓋品質上的缺憾、品種上的缺失,以及品位上的缺乏。一面是“傻大黑粗”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跌成了“白菜價”﹔一面是中國百姓海外掃貨,讓洋品牌賺得盆滿缽滿。滿足新時代的新需求、新期盼,將眼光從數量投到質量、從速度轉向效率,才能實現制造與消費的雙贏,從跟跑變為並跑甚至領跑。

  挺起創新的脊梁,才能為實體經濟壯骨健髓。2012年起,我國研發經費增速連續4年下滑,其滯后反應出現在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多年來首次負增長。而隨著2016年科研投入增速重回10%以上,目前工業企業利潤不僅保持了高增速,企業利潤率也恢復到了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新常態下,“鋪攤子”“拉架子”的舊路不好走,也行不通了,“中國制造”唯有落實創新驅動戰略,依靠創新引領,弘揚工匠精神,在基礎研究與關鍵技術的研發上下苦功,在精細管理與創新設計上多用心,才有可能在並跑途中彎道超車,脫穎而出。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不僅是市場主體的事兒。破解長期積累形成的結構性問題,還需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機制性障礙,優化營商環境,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多立路標、少設路障。相信改革的力度和熱度將決定“中國制造”由跟跑變領跑的速度。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14日 05 版)

(責編:王政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