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不畏苦寒 自得其芳

陳  峰
2017年12月01日05: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位朋友對紫蘇情有獨鐘,遂買了幾盆回家,經常澆水、修枝。然而,待紫蘇長成后,卻始終不聞其香。朋友不禁感慨:看來有些“關心”實屬多余。

  同為紫蘇,置身野外,香味清爽而持久﹔放於室內,照顧有加,反而失去了芬芳。植物的這種特性,與人的職業發展規律頗有幾分相通之處。俗話說,馬廄裡養不出千裡馬。從艱苦環境中歷練出來的人,經過反復摔打、磨煉,其工作能力、心理素質往往更勝一籌。並且,在這些人看來,困難既是挑戰的同義詞,也是成功的墊腳石﹔不回避眼前的苦,恰恰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無論從事何種行業,唯不畏苦寒者,方可自得其芳。對於黨員干部來說,不懼艱險、不辭勞苦,情系百姓、為民服務,牢牢扎根基層一線,才能豐富閱歷、增強本領,贏得群眾的認可。當年蘭考風沙最大的時候,“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用心血澆灌出綠蔭成片的焦桐樹﹔海南樂東縣委書記林北川,總是天不亮上班,天黑了還沒下班,找最難的事去做、找硬骨頭去啃,引領邊陲貧苦山鄉大變樣。正是依靠無數黨員干部帶頭“自討苦吃”,一件件大事水到渠成,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干群間的距離也因此大大拉近。

  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會平坦,在前進過程中遭遇困難或挫折,總是難免的。但正如寶玉沒有雕琢難以成器,火石不受摩擦不能產生火花,人生如果不經歷一番艱辛、不挑戰一次苦難,也難以燃旺生命的火炬。科學家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對1000多個窪地進行比選,走遍西南山區上百個窩凼,最終找到“天眼”最適合的建造地點。一家國外天文台在他逝世后發文哀悼:“我們懷念他的勇往直前和對天文學的熱情。”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砥礪攻堅克難的堅韌意志,不懼任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地邁向目標,我們就能收獲更多的精彩與自信。

  事實上,苦難並不意味著陰郁的回憶﹔從某種角度看,它見証了過去的奮斗,具有別樣的光彩。上山下鄉的經歷,就對習近平總書記影響相當深。苦難或逆境,磨礪著人的心智,能助人增長才干。學會與困難愉快相處,不因工作的受挫而消極頹廢,也不因生活的磨難而喪失斗志,會涵養化壓力為動力、理性看待事物的平和心態。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世界上沒有無解的挫折,也沒有過不去的溝坎。當我們習慣在逆境中積蓄前行的力量,或許就會發現,原來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大得多。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01日 04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