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媒觀察:莫讓網絡文學被資本綁架

錢一彬
2017年11月16日05: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網絡文學行業的發展不排斥商業邏輯,但並不意味就要屈從盲從。那些披著商業運營外衣,唯點擊率至上,將“流水作業”代替原創,夾雜色情、暴力、媚俗等“精神鴉片”的行為,隻能是自我陶醉的泡沫,泡沫消散,未來將難以為繼

           

  上周,閱文集團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為首登資本市場的“網絡文學第一股”,引發資本市場和文化傳媒領域強烈關注。資本熱捧網絡文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國內網絡文學行業發展的強勁勢頭。從幾大在線閱讀平台齊頭並進到付費閱讀日漸風靡,從向影視游戲產業鏈延伸到借網出海收獲點贊……網絡文學的發展令人眼前一亮。

  如今的網絡文學已不再是最初僅限於網絡寫手的自娛自樂,而是已逐漸形成固定龐大的讀者群體以及完整閉環的商業模式。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53億,佔網民總體的46.9%,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達到3.27億。然而,“最好的時代”並不能簡單憑借“量”的概念判定,網絡文學隻有始終保有對“質”的堅持,才能令其繼續叫好又叫座。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已被改編成熱播劇的網絡作品屢屢被曝涉嫌抄襲,有的被指涉嫌抄襲超過200部作品,有的則被原作者指出“連錯別字也一起抄”,今天一個網絡文學作者打磨許久、冥思苦想而得的妙筆設計,明天就可以被一百個“剪刀手”“搬運工”掐頭去尾、改頭換面。更有甚者,借助所謂“寫作神器”的素材積累和自動生成功能,一天內便能“生產”8000至10000字的“復制品”。這種工廠式的生產,看似攤大了行業體量,實則稀釋了真正優質的作品。

  此外,一部分網絡文學作品開始為了追求點擊量和閱讀數,放鬆甚至放棄應有的自我要求。當那些低質媚俗的題材、充斥暴力的情節、獵奇出位的語言成為一些網絡文學創作者的“討巧捷徑”,在快閱讀、淺閱讀趨勢下往往令有站位、有底蘊的作品被埋沒甚至乏人問津。

  網絡文學的興起很大程度源自對讀者群體多樣化閱讀需求的捕捉和滿足。但是,敏銳捕捉並不代表一味迎合,對創作者而言,既不能落入“寫書人抄不算抄”的自我欺騙,也不能被點擊量、更新頻率甚至作品字數等牽著鼻子走。網絡文學行業的發展不排斥商業邏輯,但並不意味就要屈從盲從。那些披著商業運營外衣,唯點擊率至上,將“流水作業”代替原創,夾雜色情、暴力、媚俗等“精神鴉片”的行為,隻能是自我陶醉的泡沫,泡沫消散,未來將難以為繼。

  事實上,網絡文學目前急需構建一種成形的社會邏輯。內容扎實、筆觸精致,關注時代精神和社會現實,關懷人的生命和心靈,好的作品各有其出彩之處,但沒有一種出彩是以拋棄文學作品應有的正向社會意義得來的。

  今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網絡文學出版服務單位社會效益評估試行辦法》,通過客觀指標和量化標准對網絡文學進行社會效益考核。有了指揮棒,還需自念緊箍咒。對於網絡文學創作者而言,理應在行業飛速發展大潮中少一些浮躁逐利、多一些伏案定力,轉變唯點擊量、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觀念,回歸對所處時代和生活本身的關注。唯有如此,網絡文學才能在量的高原上繼續打造質的高峰,讓更多作品走進人心。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6日 14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