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於非常之時,成非常之功

盛玉雷
2017年11月03日04: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始終背負著同國家民族命運共進退的時代使命,這就是西南聯大精神的光輝

     

  這幾天,西南聯合大學建校80周年引起了社會關注。一群平均年齡超過90歲的聯大校友匯聚一堂,分享崢嶸歲月的記憶,讓人們穿越時空,感受一代人與國家民族同心同行的艱難跋涉,致敬這一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跡。

  “西山滄滄,滇水茫茫,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岳瀟湘。”一首《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進行曲》,唱盡了西南聯大“辭卻了五朝宮闕”的辛酸過往,折射出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難。“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誕生於外敵入侵的危難時局,行進在硝煙彌漫的神州大地,西南聯大最終落腳在西南邊陲用泥土版筑成的圍牆裡。在夏天漏雨、冬天灌風的條件下,這所集三校之力、於非常之時組建的“臨時大學”雖然隻從1937年到1946年存在短短8年11個月,卻發展成彼時教書育人的理想場所、救亡圖存的精神高地。

  西南聯大走進了歷史,卻留存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在紀念會現場以西南聯大“校友企業”自稱的百度,對當年的聯大校舍進行了數字化重現。以AI追尋“未消失的西南聯大”,再一次體驗窘迫貧寒的求學環境,校友代表楊振寧卻用“幸運”來形容。的確,茅草屋雖略顯破敗,卻可以欣賞朱自清、聞一多的文學辭章,旁聽吳宓、錢鍾書、朱光潛的深邃洞見,與陳寅恪、傅斯年、錢穆一頭扎進歷史,同馮友蘭、金岳霖切磋中西哲學,和陳省身、華羅庚一起鑽研算學,與吳大猷、葉企孫爭論物理前沿……正是在與大師的朝夕相處中,3000多名畢業生裡就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元勛、100多位兩院院士……成才率之高、成才梯度之密,直到今天都讓人驚嘆不已。

  西南聯大的成才密碼,背后是備受推崇的“聯大精神”。北大教授陳平原曾提到,“聯大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聯大有精神:政治情懷、社會承擔、學術抱負、遠大志向。”這樣的聯大精神,就體現在“剛毅堅卓”的校訓中,就彰顯在“停課賞雨”“跑警報”的樂觀裡,就鐫刻在如今依然挺拔於西南聯大舊址和北大、清華、南開的紀念碑上,就吟唱在“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的校歌旋律中。正如被稱為中國焊接第一人的聯大校友潘際鑾院士坦言,“那個時候,國家都快要亡了,我們讀書的時候,哪裡會想著就業、賺錢啊這些事,都是想著學好了,怎麼才能救國。”無論顛沛流離,不管飢寒交迫,聯大師生“身處逆境而正義必勝的信念永不動搖”,始終背負著同國家民族命運共進退的時代使命,這就是聯大精神的光輝。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年需要救亡圖存的精神激勵,新時代同樣需要不忘初心的精神回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昂首闊步於新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時代精神的滋養、歷史使命的擔當。“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面向現代化強國目標,西南聯大的故事正有待這一代青年去續寫。愛國、擔當、奮進、自強的精神之光,必能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行之路。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03日 05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