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思想的溫度,讓“漸凍的”生命充滿厚度

項向榮

2017年10月17日08:34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思想的溫度,讓“漸凍的”生命充滿厚度

  近日,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的一份遺囑感動了中國。今年8月,當她在病床上還清醒的時候,托護士代筆寫下了一份遺囑:死后將器官捐獻出來,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一句“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讓多少人感動不已肅然起敬。女博士婁滔患的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漸凍症”的病情是:病人在病情發展后期,整個人都如同面條一樣癱軟。目前,“漸凍症”在全球范圍內都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當我們凝視著婁滔未發病前的青春美麗的靚照時,在想:這個有著天使的面孔,靈魂又這麼高尚的美麗女孩,在作為一個學者最富價值的時候遭遇厄運,實在令人扼腕!

  我們希望出現醫學奇跡,能得以救治婁滔。即使她不幸離世,也希望來生她能化為一縷永遠明媚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但是,我們不應當以那種悲天憫人的想法來看待婁滔和這份遺囑,我想,這不是婁滔的本意。

  的確,這個美麗溫婉的女子,宛如一朵聖潔的雪蓮,堅強卻讓人愛憐!婁滔捐獻器官的義舉,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才是生命的意義。由於傳統觀念影響、公眾對之認識不足等種種原因,很多人並不願意在辭世前捐獻器官。盡管我國器官捐獻事業正在走進春天,但仍不容樂觀。中國器官移植數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但現階段的器官供需比是1:30。中國每百萬人口的年捐獻率從2010年的0.03上升到2016年的2.98,位列全球44位,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還任重道遠。在這種背景下,婁滔的選擇更有指引意義。

  婁滔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才是生命的意義,不僅僅是她捐獻器官的壯舉,更在她對生命的態度。正如她在遺囑裡所說:“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准,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是啊!我們無法改變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但是正因為這樣的生離死別,我們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珍惜身邊所有的人。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社會的感恩和正能量,激勵著人們去關愛更多的人。

  我們仍期待著奇跡發生,期待著醫生們能治好婁滔的病,讓她在人生長河中擁有長度。但最重要的是,她的舉動使我們明白,正是思想飽含的溫度,讓她的生命即使在最后時光,仍然充滿了厚度。誰說你的靈魂被身體禁錮,你靈魂的高度早已超越了肉體!詩人臧克家有句名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婁滔就是這樣當之無愧永遠活在人們心裡的人。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