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一元購畫”能給公益什麼啟示?

夏振彬

2017年08月31日08:16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一元購畫”能給公益什麼啟示?

  前日,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作綻放在朋友圈中。這是一個名為“小朋友畫廊”的公益項目,公眾隻需花1元錢就可以“買下”一幅畫的電子版,並下載為手機壁紙,還能轉發到朋友圈秀一把愛心。一時間,“一元購畫”刷爆手機屏幕。

  “一元購畫”再次証明,社交網絡的力量實在“恐怖”——它僅用半天就籌集了1500萬元,有581萬人次在線參與,成為當之無愧的公益爆款。那麼,這個現象級的傳播案例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如果以挑剔的眼光來看,它其實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活動在圈粉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很多網友對畫作版權、“代筆”、投資商撈錢、捐款去向等問題提出質疑。應該說,這些聲音並非不分青紅皂白亂潑臟水,也不是無中生有亂樹靶子,而是“一元購畫”在公開透明方面確有完善空間。

  比如根據慈善法的相關規定,募捐活動必須公開募捐資格証書、募捐方案、聯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詢方法等細節,但這次的捐贈頁面並沒有相關信息,以至於“投資商撈錢”的說法一度很有市場。再比如,公布募捐的目的、善款去向等應是項目的標配,但活動中所說的“藝術療愈和社會融合項目”“用藝術點亮生命”等表述相對籠統、模糊,對消除信息的不確定性幫助不大……

  在新媒體傳播時代,幾乎所有熱點都是點贊與板磚齊飛,質疑與掌聲同在,甚至很多網友會搬個馬扎坐等事件的“反轉”。這已經可以說是一種常態,是傳播規律使然。尤其對於公益慈善項目,網友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所以做到合法合規、專業細致、慎之再慎,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也是規避不必要的爭議、避免傷害公益公信力的不二法門。

  當然,瑕不掩瑜,“一元購畫”說到底是一次成功的公益募捐,可謂難能可貴。回看其成功之路,還有一點值得深思——這項公益活動其實在去年8月就已推出,但籌款進程一直不溫不火﹔然而“小朋友畫廊”H5頁面上線后,因為自帶社交屬性竟強勢躋身爆款之列。兩相對比,耐人尋味。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如今公益有了更多的打開方式。有的跟運動結合,有的跟藝術牽手,其畫風跟以往苦哈哈的募捐截然不同——它們更陽光,更好玩,更時尚,互動性更強,也因此更具“誘惑力”。就像“冰桶挑戰”,像是游戲,但也是公益﹔就像“一元購畫”,門檻很低,參與感很強,准確切中了用戶的心理。這些項目不賣慘,不比捐款額度,不施以道德負擔,而是比拼創意,注重體驗,讓參與者覺得——公益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且能夠給生活帶來更多色彩和快樂。

  所以,公益確實應該天然、純粹,但也需要設計,需要策劃,需要更多這樣的創新。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呼喚更多創新、營銷人才投身公益事業,讓更多快樂公益、隨手公益的活動成為爆款。

(責編:黃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