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台碎鈔機”是誰造成的?
背景:英文1.2萬元﹔邏輯數學1.4萬元﹔舞蹈7000元﹔看圖說話1.1萬元﹔繪畫6000元……一年各類補課費就要5萬元。近日,網上晒出的一張補習賬單令人咋舌,晒賬單的母親感嘆:“養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鈔機。”
中國青年報發表胡欣紅的觀點:一位家長曾以博弈論解釋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怪圈:教育部門呼吁減負,對於家長及學生來說,選擇有以下三種:如果所有人都減負(合作),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其他人減負你增負(背叛),你將取得相對優勢﹔其他人增負你減負(背叛),你就會處於弱勢地位。權衡利弊后的家長有可能選擇合作嗎?絕無可能,隻能互相主動增負,這便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燒錢式”教育既源於培訓班的炒作,也有社會用人制度的唯學歷問題、公辦教育管理的僵化教條問題,更與家長的焦慮、攀比心理相關,但本質上是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對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對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喚。如不能將招錄制度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堅定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化工作,教育難題就得不到根本解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和校內放羊、校外厮殺的狀況,就會變著花樣持續上演。
小蔣隨想:一面吐槽孩子上太多補課班,另一面唯恐自己的孩子少補課﹔一面說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面逼著孩子學這學那﹔一面晒賬單說養孩子開銷大,另一面又試圖通過“智力投資”的數額展現自己屬於某一社會階層﹔一面抱怨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另一面千方百計爭搶優質資源﹔一面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另一面逃不出身處的怪圈……許多人就是這麼怪,這麼言行不一,這麼無奈卻又不得不自尋煩惱。將個人行為全歸於環境使然很容易,但是,是否也是在為自己的作為卸責?一些家長試圖將孩子培養成“全能龍鳳”,有沒有想過絕大多數人終歸是平凡的大多數?在那句“都是為了孩子好”的背后,我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的天性與創造力,將孩子送上了那座擁擠的獨木橋。
“機關車位社會共享”能獲推廣嗎?
背景:“所有機關事業單位的院門打開,讓社會車輛自由免費在院內停放﹔縣城所有停車場實現免費開放﹔馬路牙子全部抹平,方便居民、游客路邊停車。”河北正定縣的上述新舉措,引發網友點贊。
湖南紅網發表高永維的觀點:正定縣變“堵”為“疏”,為車輛提供更多的停放空間,而且全都是免費的,即便不能根治停車難的頑疾,起碼也能起到相當大的緩解作用。正定縣打開的是政府的大門,拆掉的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圍牆,實現了民眾和政府的零距離,格外暖心。“拆牆停車”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譬如安全隱患的問題,譬如機關人員不適應的問題,譬如社會車輛和機關車輛“爭地”的問題。但是,思路一變天地寬,與可能出現的問題相比,“拆牆停車”的積極效應顯然更為明顯,況且隻要有序管理和疏導,問題是能夠被化解掉的。拆掉機關事業單位的圍牆,也要拆掉政府和群眾間的“心牆”,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讓人民群眾滿意。繼西安和長沙的“拆牆透綠”之后,繼邯鄲的“拆牆停車”之后,正定縣成為了又一個吃“螃蟹”的地方,后續誰來跟上?
小蔣隨想:這裡涉及兩個問題。一是政府機關如何服務群眾,二是城市對機動車如何管理。前一個問題,考驗的是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是否努力將密切聯系群眾落到實處,能否主動改變一些機關“門難進”的不良作風。正定敞開機關事業單位的院門,讓社會車輛自由免費進入停放,是釋放政府便民意圖的良好開端。與此同時,面對到訪的辦事群眾,正定機關單位的服務水平能否一並提升,值得進一步關注。后一個問題涉及城市對機動車的管理趨向,正定希望通過增加免費停車位的供給,緩解停車難,這是群眾樂見的。然而,一些大城市的道路擁堵情況日益嚴重,對機動車的管理越來越嚴。其中,城市中心區的停車費較高,旨在控制自駕車,鼓勵公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這一方式的效果少有權威數據,不好妄斷。正定的做法能否被其他地方仿效,恐怕要結合不同地方、不同部門的實際,要考慮有關單位是否涉密,要關聯城市整體交通規劃,要考驗地方管理者的服務為民意識。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