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包容共享單車,不等於降低要求

高路

2017年03月28日08:55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包容共享單車,不等於降低要求

  3月26日下午,在上海天潼路浙江北路路口,一名騎著ofo共享單車的孩子被一輛大客車碾壓,地上一攤血跡,男孩被救出送醫后不治身亡。該起事故或為上海新版道路交通條例實施后,上海首例不滿12歲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單車致死事件。

  嚴格地說,這是起交通事故,是意外,跟是不是共享單車沒有關系,如果車子本身不存在什麼安全問題,就不能放大平台的責任。

  可是一個12歲不到的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不具備完全行為能力,不是說騎就能騎的,按照上海的規定,未滿12周歲不能騎自行車,那這位孩子的共享單車是哪來的?如果是自己借出來的就得問問,共享單車的把關是不是存在問題?如果是拿父母的手機借出來的,父母本身當然要承擔責任,可是也要問問平台,難道就沒有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了?聲稱集眾多高科技於一身的共享單車,不能說自己沒有聽過臉部識別這樣的技術吧?

  之所以做這樣的追問,並不是為難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在解決最后一公裡的出行問題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可既然做了就要完備。這可不是小數目,而是動不動以幾十萬計的數量級,任何一個小問題、一個制度設計上的缺陷,放在這麼大一個體量上,都可能成為一個大問題。諸如身份的盜用、失竊、亂停亂放的事,都是預料中的事,在推出之初就要考慮清楚解決方案。你難道指望監管部門來幫你做這些事嗎?他們得耗費多大的人力物力?對公共資源的擠佔效應又會有多大?人們有必要追問一句:這種模式是可持續,是綠色的嗎?

  在有些城市,共享單車隨意的停放姿勢已經影響到城市的整體觀感,而在有些城市,共享單車多得不僅佔領了人行道,佔領了景點的外圍,甚至都快把公交車站佔領了,這麼野蠻的發展,哪個城市敢真誠擁抱?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共享單車越來越深入市民生活,上海發生的這起事故,不會是個例。

  這些都給共享單車的未來敲響了警鐘,某種程度上說,共享單車的未來是否美好,就跟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聯系在一起。也許有人說,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有些則是市民的素質問題,素質問題社會可以指責,但共享單車不能把指責當成解決辦法。

  最要不得的是用創新這樣的概念呼吁社會包容,仿佛創新天然跟不足聯系在一起,要求創新就不能要求完備,這也是一種誤解。對創新的寬容不能理解為對標准的降低,相反,應該是更高的要求,創新不只是技術、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更要推動社會進步,改變社會治理模式,對社會文明做出貢獻,才有長久的生命力。淘寶、支付寶、微信這些創新的出現無不體現這點。如果不幫忙反添亂,問題一大堆,那就要反思一下,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也別拿成本當借口,對共享單車而言,成本越低越好,但對社會而言,如果共享單車很便宜,但社會管理成本大幅增加,就沒有意義。何況,成本本來就是門檻,跨不過這道門檻,先天不足,帶病成長,你鋪這麼大攤子干嘛呢?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