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大幕開啟。隨著一年一度年關的臨近,打起行囊、收拾心情,再次踏上回鄉的道路,大包小包、拉家帶口每到這個節骨眼上,神州大地就像再次進入周而復始的“生物鐘”一樣,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到處開始涌動起南來北往、東去西歸的人流。
很自然,老天是否幫忙,回家的道路能否依舊暢通無阻﹔在家的親人期盼游子的歸來,那張小小的火車票是否已經到手﹔作為再次回歸全社會關注焦點的鐵路部門,此時此刻如何完成上億人次,全球絕無僅有的人口大遷徙重任,同時還要滿足越來越個性化、差異化的不同需求和大考等現實的挑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但不可忽視的卻是,在這個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發言權的當下,任何的瑕疵和不足,都可能被成倍地放大甚至引起炒作讓咱糾結、讓咱煩,反倒保持一份難得的淡定和從容,成為最值得珍惜與呵護的稀缺資源。
也許,這就是最大的利好,從鐵路部門已經公布的消息來看,2016年全國鐵路建設截至年底前,新增鐵路裡程達2000多公裡,2017年春運鐵路客運能力同比將增長7.5%。
硬件給力,軟件也不含糊。從刷臉進站到購票取票進站候車“一站式”新模式,從地鐵與高鐵“零換乘”到精准分流增設專門“半小時取票專口(機)”等,作為年前集中出行地——北京鐵路局在元旦假期各種便民利民新舉措的良好體驗和試水,手機在手搖一搖、刷刷屏,購票訂票、出行資訊、列車正晚點信息、重點旅客預約服務甚至高鐵快餐預訂等盡在掌握,指尖上春運正在悄然走來,這一切的一切著實讓許多急切回家過年的人們多了些許欣慰和踏實。
說一千道一萬,過年了!回家帶上好心情,心寬了路就寬。啥也沒有咱與家人團圓重要,今年春運確實來得有點早,但匯集起的濃濃鄉愁,卻從來不打折﹔回憶起兒時老家過年的味道,依舊是滿滿的幸福。走起,其實一切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