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國紀平:迎接中拉命運與共的歷史新時期

——寫在習近平主席2016年拉美之行前夕

國紀平
2016年11月16日03: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翻開中拉關系史冊,讀不盡中拉人民綿延不絕的友誼佳話。“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一句古語,道出了中國同拉美國家相親相近的心意。

  3年多來,一年一件盛事。2013年初夏,習近平主席到訪拉美,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再訪拉美,對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首次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2015年新年伊始,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拉元首外交力度超凡,雙方關系迎來歷史最好時期。

  3年多來,一步一個腳印。中拉論壇成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向前推進,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逐步形成,“1+3+6”框架將雙方務實合作引入快車道。中拉互利共贏合作呈現跨越式發展,中拉命運共同體根基更加牢固。

  身處一個發展變革的世界、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一個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世界,如何認清方向、選准道路、走穩步伐,對國際社會每一個成員來說都是考驗。在這種情形下,中拉整體合作能否不斷提升?中拉關系發展續航能力有多強,動力之源究竟來自哪裡?思考這些問題的人們,把目光投向了習近平主席即將於11月17日至23日對厄瓜多爾、秘魯、智利三國進行的國事訪問。

  這是中國面向拉美展開的重大外交行動,是國際關系格局向前演進的重要坐標。又一次,“中拉時間”開啟,友誼與合作的暖流在中拉人民心中流淌。

  (一)

  如一對環繞相伴的和平鴿,又如一雙緊緊相握的手。中拉論壇徽標設計匠心獨具,承載雙方攜手同行、密切合作的夢想。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以長遠眼光,從戰略高度作出頂層設計,成為中拉關系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

  58年前,毛澤東主席指出:“隻要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願意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我們一律歡迎。不建立外交關系,做生意也好。不做生意,一般往來也好。”28年前,鄧小平同志指出:“太平洋時代肯定要到來……那時也會同時出現一個拉美時代。我希望太平洋時代、大西洋時代和拉美時代同時出現。” 3年前,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拉關系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我們應該登高望遠、與時俱進,鞏固傳統友誼,加強全方位交往,提高合作水平,推動中拉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抓住機遇期,方有大發展。

  整體關系方面,推動成立中拉論壇,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倡導努力構建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人文上互學互鑒、國際事務中密切協作、整體合作和雙邊關系相互促進的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過去幾年,習近平主席同拉美領導人共同努力,擘畫中拉關系長遠發展藍圖,為雙方整體合作提供了指引。

  雙邊關系方面,中國同巴西推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走得更深更實,同智利推動戰略伙伴關系持續穩定發展,同哥斯達黎加建立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戰略伙伴關系,同厄瓜多爾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同阿根廷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同秘魯共同推動中秘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新台階,同烏拉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一系列雙邊關系新發展,與中拉整體關系發展相互促進,搭建起中拉合作多層面立體化架構。

  “知者善謀,不如當時。”順勢轉型的合作路徑,讓中拉務實合作不斷激發新活力。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脆弱,中拉雙方都面臨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外溢效應的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匯率波動的影響,中拉貿易承壓明顯。面對新形勢,“1+3+6”中拉務實合作新框架被寄予厚望——“一個規劃”,以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制定《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合作規劃(2015—2019)》,實現各自發展戰略對接﹔“三大引擎”,以貿易、投資、金融合作為動力,推動中拉務實合作全面發展﹔“六大領域”,以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制造業、科技創新、信息技術為合作重點,推進中拉產業對接,推動中拉互利合作深入發展。

  如今,中國與巴西、秘魯的“兩洋鐵路”、與阿根廷的水電站和貨運鐵路等大項目穩步推進﹔中國核電走出去在阿根廷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國家電網獨立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站特高壓直流輸電二期項目,三峽集團獲得巴西兩座水電站30年特許經營權……一系列大項目合作帶動中國企業產品技術走出去,幫助拉美國家培育本土化產業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鑒於此,《2016拉美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經濟重心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進入新階段,拉美與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繼續加強合作仍可獲益。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中拉關系的發展,既有經貿合作的“硬支撐”,也有人文交流的“軟助力”。

  面對面,手拉手,友好情愫讓中拉人民心連心。習近平主席同特多樂手一起敲奏鋼鼓,走訪哥斯達黎加農戶,同他們嘮家常、聊民生,參觀墨西哥瑪雅文明古跡,展現東方文明對悠久的墨西哥文明的尊重。親身垂范的一個個感人瞬間,印証了“相知者,不以萬裡為遠”。

  今天,遍布拉美多國的孔子課堂上,“漢語熱”不斷升溫,中拉友好未來的希望由此培育。“未來之橋”中拉青年領導人千人培訓計劃有序開展,“中拉科技伙伴計劃”和“中拉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已經啟動。2016年,正值首個“中拉文化交流年”。加勒比美食節、電影節、音樂節在中國刮起一陣又一陣“加勒比海風”。熱絡多彩的人文交流,加深了中拉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為中拉關系長遠發展注入了更深層次的養分。

  智利前駐華大使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近日不無感慨地說:“2010年第一屆中拉智庫交流論壇舉行時,我們討論的更多的是基礎,比如如何改善貿易關系。但現在,我們探討未來10年、15年的中拉關系,探討這個世紀前50年我們要往哪個方向走。”

  今昔對比,更見不平凡歷程。打造中拉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重要信號,並得到了拉美國家的積極響應。中拉關系快車道行駛的成就表明,中拉合作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大大增強,中拉關系實現更大發展面臨更好機遇、具備更好基礎、擁有更好條件。

  (二)

  “中國夢和拉美夢息息相通。中拉雙方要勇於追夢、共同圓夢。”

  兩年多前,習近平主席在巴西國會如是強調,引起拉美各界人士廣泛共鳴。當下中拉關系呈現出的蓬勃活力,無疑印証了這一主張的重要意義。

  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正在促動中國和拉美跨越浩瀚太平洋阻隔,選擇逐夢同行、共創未來?

  中國夢和拉美夢息息相通,源自相似的發展歷程。

  回溯歷史,中拉都曾長期經歷外來勢力的入侵和掠奪,都曾為爭取民族的獨立、自由和解放進行過長期斗爭。從玻利瓦爾到聖馬丁、何塞·馬蒂,在拉丁美洲大陸上傳頌的許多不可磨滅的英雄人物身上,有一種精神綿延不絕地傳承——自強不息的拉美精神。這種精神,同幾千年來中國人民所尊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如此相通。共同追求解放的道路上,共同追求發展的道路上,雙方彼此尊重、相互理解。

  毋庸諱言,在當今國際關系中,公平正義還遠遠沒有徹底實現。過去幾十年間,對於來自西方或直接或間接的干涉,中拉雙方都有著相似的感受。巴西國會大廈的設計者尼邁爾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世界變得更加公正,生活將更加簡單。”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中拉追求各自發展,迫切需要相互支持,走好適合自己的前行道路。

  中國夢和拉美夢息息相通,源自共同的發展取向。

  新形勢下,中拉雙方都面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務,相同的奮斗目標把雙方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拉同為發展中國家,同為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有著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追求,因此完全可以團結在一起,推進南南合作,更好地拓展和維護共同利益。“以中拉合作為范例,我們找到了南南合作的最佳實踐方法。推動南南合作成為超越經貿關系的多邊合作,這對於世界發展中國家而言都具有積極意義。” 一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官員的話,道出了中拉合作對南南合作的示范性。

  拉美和加勒比是全球最早開啟一體化進程的地區之一,區內合作和跨區域合作經驗豐富。多年來,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地區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整體合作。當下,隨著全球經濟融合步伐加快,區域一體化和跨區域合作蓬勃發展,中拉雙方在更廣泛領域拓展互利合作的意願完全契合。中拉雙方互鑒經驗,充分發揮中拉論壇作用,必將打造出一個符合自身特點和需求的整體合作模式。

  中國夢和拉美夢息息相通,源自互補的發展格局。

  中拉各自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決定了雙方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當前,拉美各國都期望實現經濟發展多元化,加快工業化。中國則在深化經濟結構改革,有大量優質產能和裝備需要走出去。中拉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契合度高,合作潛力大。中國向拉美轉移優質、符合環保標准的裝備和產能,既有助於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又能幫助拉美低成本、高起點地推進工業化進程。

  相通的夢想,帶動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地區之一攜手前行,中拉命運與共的歷史新時期闊步走來。

  (三)

  把當前的中拉關系放在拉美與外部世界互動的歷史坐標系中,能發現其運行軌跡同以往模式明顯不同。

  歷史的長鏡頭中,拉美地區是西方世界全球擴張首先“吞並”的地區。數百年來,西方大國的崛起給拉丁美洲留下刻骨銘心的慘痛經歷,偉大的拉美文明成為歐洲列強的犧牲品。殖民者用慘無人道的手段掠走了黃金、白銀、銅錫、石油、蔗糖、橡膠、棉花、咖啡……將病菌、貧窮和戰亂留給了這個傷痕累累的大陸。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曾這樣寫道:“拉丁美洲是一個血管被切開的地區。自從發現美洲大陸至今,這個地區的一切先是被轉化為歐洲資本,而后又轉化為美國資本,並在遙遠的權力中心積累。”

  及至二戰后,美蘇兩強爭霸又將拉美地區卷進了冷戰漩渦,成為超級大國搶奪影響力的戰略支點地區。在全球對抗的戰略邏輯下,美國始終從“勢力范圍”視角出發審視拉美。早在1950年,對蘇“遏制戰略”策劃者喬治·凱南就對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強調,拉美對美國至關重要,如果歐洲變成反美地區的話,拉美將是美國最后一個后勤地區。冷戰時期的拉美地區,見証了一系列政變、外交危機、經濟滲透,自主探索發展道路阻力重重,開展聯合自強的區域合作也從未得到外部大國的真心支持。

  有學者指出,正是出於歷史的原因,拉美地區對外部資本有種天然的不信任感。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提出的諸多合作倡議,卻在這片對獨立自主有著特殊情感的土地上收獲了廣泛認同和熱情回應。人們有理由問,為什麼中國會不同?

  中國的不同在於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則。外交細節頗能說明問題。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拉美,同拉美多國領導人深入交換意見。這些國家中,既有幾萬人口的小國,也有1億人口以上的大國,習近平主席都一一以誠相待,中國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外交原則感動了他們。拉美多國領導人紛紛表示:“同中國交往,就是有很強的舒適感和親近感。”

  2015年1月,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現場,習近平主席深入闡述對中拉論壇未來發展的構想。“堅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則”這句話剛一出口,會場上即刻響起熱烈掌聲。熱情的回應,源於認同、源於尊重、源於期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帕特裡克·吉萊斯皮曾在其報道中感慨道:“中國無意干涉別國政治,無意教導別國領導人應該如何治理國家。這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干涉拉美政治。”

  中國的不同在於互利共贏的合作追求。不同於過往大國為了一己私利而強勢介入拉美,中國同拉美國家開展合作,始終著眼於共同發展,以實現“1加1大於2”的效果為目標。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中拉發揮各自優勢,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當前,中國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

  中國的不同在於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中拉論壇框架內的合作充分考慮相關各方不同利益訴求,照顧彼此舒適度。中國也歡迎拉美和加勒比其他地區組織和多邊機構積極參與中拉整體合作。與此同時,中國與拉美加強合作,從來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存在“地緣政治意圖”。

  盡管中國取得的成就“當驚世界殊”,但中國自身沒有“國強必霸”的邏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中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中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感觸最深也最有發言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積極倡導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中國,因順於理義而成功立事、廣受歡迎。

  “世界各民族一起望著你/啊,中國!/他們說:‘我們當中出現了一個多麼堅強的兄弟!’” 早在1951年,被譽為“中拉友誼之春第一燕”的智利詩人聶魯達訪問北京,如此寫下鼓舞人心的長詩《向中國致敬》。65年后的今天,人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拉關系生機盎然,正在成為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模式間友好合作的典范,不負中拉人民的期盼。

  (四)

  拉美在地理上是離中國最遠的地區,但在心理上同中國相系相連,在行動上更是同中國結為伙伴。

  墨西哥人民心中有位“中國姑娘”。她因16世紀中期的“大帆船貿易”而來到拉美,不僅為當地婦女設計了絲料連衣裙,還留下了美德與智慧的故事。她的塑像至今還矗立在普埃布拉市。拉美人民不會忘記100年前的50萬華工,他們修筑巴拿馬鐵路和巴拿馬運河,用雙手甚至生命為拉美國家現代化的啟動、發展披荊斬棘,譜寫了中拉民間友好永不磨滅的篇章。

  中國人民熟知馬爾克斯、聶魯達、博爾赫斯、胡安·魯爾福等拉美文學大師,他們的作品在中國經久熱銷。精彩紛呈的巴西世界杯和裡約奧運會,讓中國人民得以同熱情似火的拉美文化“近身接觸”。智利紅酒、秘魯魚油、厄瓜多爾咖啡、巴西牛肉、阿根廷紅蝦等各色拉美物產,如今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中國人的購物單上。

  如同玻利維亞外長在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上所言:“人類都是兄弟姐妹,如果從宇宙的角度看,我們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我們是命運相連的一家人。”

  70多年前,拉美這片土地曾經啟發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發問:“在這個世界上,不同階級、種族、膚色、信仰的人怎樣才能和平共處?”他久久沉浸於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無限創傷與絕望,終未找到答案。

  “讓我們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共創中拉關系的美好未來!”70多年后,同樣在拉美這方熱土,習近平主席以“命運共同體”破題,在中國人民與拉美和加勒比各國人民的夢想中找尋最大公約數,為中拉人民攜手追夢、共創未來描繪出一幅極具建設性的未來藍圖。

  打造中拉命運共同體,不是束之高閣的口號,不是鏡花水月的幻象,而是現實行動。

  加勒比小島嶼國家受氣候變化問題影響很大,習近平主席真誠表示中方理解其關切,支持其合理訴求,願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繼續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幫助厄瓜多爾打造的國家公共安全和應急平台,用“中國質量”和“中國標准”經受住了強震考驗,並在震后救災中發揮積極作用,贏得厄瓜多爾民眾的稱贊。中國研制的玻利維亞通信衛星“圖帕克·卡塔裡”星成功發射升空,讓玻利維亞也擁有了引以為傲的第一顆衛星……積微成大,中拉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就是這樣的行動匯聚延伸出的未來嗎?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拉時間”再次來臨的時候,世界能夠深深感知中國人民和拉美人民共同的信念。中拉整體合作的航船乘風破浪,讓追夢之旅為雙方人民創造更多福祉,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16日 01 版)

(責編:白宇、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