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創新要有“爬北坡”的勇氣

呂曉勛
2016年09月29日03: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打不掉“攔路虎”,創新就上不了發展的“快車道”。充分激活各領域的創新資源,還須進一步做好提升創新服務軟環境的供給側改革

  

  近段時間,深圳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每1平方公裡土地上,有2.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中小型創新企業﹔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46.9%,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6.2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打開深圳的“創新地圖”,不難發現,從研發出全球最輕薄、厚度僅0.01毫米的彩色柔性顯示屏,到將基因科技成功應用於醫學健康、農業育種、資源保存等領域,創新已成為這座城市的立足之本、動力之源。

  深圳何以成為“創新之城”?“這裡能夠讓我們在1公裡之內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這是美國、歐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因為那裡沒有深圳的華強北(深圳著名電子一條街)。”一位外國創客的回答說明,創新不僅需要想法,有沒有完整的產業鏈布局、良好的創新生態體系支撐,更決定了一座城市的創新能力。不斷補足產業鏈、技術鏈短板,完善包括合約執行在內的市場規則體系,才有可能真正激發每一個行業、企業的創新活力。

  將目光轉向千裡之外的西南。短短2.4毫秒,鐵軌旁一個貌不驚人的鐵箱,對駛過高鐵的相關數據做了3次實時精准識別。這種全新的識別技術,讓人力成本得以大幅降低。但鮮有人知的是,當時鐵路部門招標,技術發明公司沒湊夠招標保証金,全靠“科技金融信用貸款”政策解了燃眉之急。因為“體制機制運行、政策落實都足夠快,該有的都有了”,在山城重慶,創新企業正“扎堆”成長,為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有人曾將用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經濟比喻為“爬南坡”,道路平緩,征途漫長,但比較安全﹔將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創新比喻為“爬北坡”,比較艱險,但節省路程,經久積累會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放眼全國,類似深圳、重慶的創新探索與實踐並非個案。無論是東部地區注重提高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還是中西部地區走差異化和跨越式發展道路,進一步壯大區域特色經濟和新興產業,以創新驅動更長遠的發展都是大家共同的選擇。

  北坡的難爬,最難的還不是路上的艱險,而是氣候的不適。盤點各地,不少頗具針對性的政策連續出台,但實際效果並不能盡如人意。宣介國家政策,停留於“以文件落實文件”,有些文件甚至“鎖在抽屜裡”自行掌握﹔對於特殊人才有一次性補貼,然而要拿到補貼得跑上很多趟﹔政策性扶持資金、金融部門貸款習慣性傾向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很難拿到急需資金……打不掉“攔路虎”,創新就上不了發展的“快車道”。應當看到,實現創新驅動,是非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讓前沿創新思維和先進科學技術,擴散和滲透到方方面面,以提高經濟的整體運行效率。“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無所作為。春種時適時扶持一把,夏忙時提供好各項服務,秋天才能收獲累累碩果。”充分激活各領域的創新資源,還須進一步做好提升創新服務軟環境的供給側改革。

  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創新是從根本上打開增長之鎖的鑰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從北京中關村到武漢光谷,從四川成都到上海張江,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上,創新已是各地最鮮明的發展底色。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呵護好閃爍著創新智慧的“星星之火”,創新中國必將迎來更加明媚的發展春天。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9日 05 版)

(責編:白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