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觀點1+1

迪士尼非“慈善樂園”,嫌貴用腳投票?

蔣萌
2016年05月18日16:10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迪士尼非“慈善樂園”,嫌貴用腳投票?

背景:上海迪士尼在千呼萬喚中開始試營業,然而與游客游園的興奮相呼應的,是景區天價費用“被吐槽”。微博上盛傳,三口之家一日游花銷2600元起,兩日游至少得6000元,正餐套餐70元起,雙人餐250元起,漢堡套餐80元上下,兒童也得60元,可樂15元。甚至還有人想發起抵制迪士尼搶錢的運動,還有人覺得國內消費者被國外大牌壓榨慣了,養出了“奴性”。

新京報發表王惠民的觀點:不僅迪士尼樂園的小籠包不便宜,我覺得,某果電腦跟同配置的電腦比貴多了,某克籃球鞋跟其他球鞋比貴多了,某V的包比其他包貴多了……好多東西都好貴啊!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每個都拿出來,公開核算成本,然后規定迪士尼裡套餐賣多少錢?我們要不要給全國人發一份調查問卷問問大家幾塊錢就“覺得”合理?我們要不要把有關部門請出來做一個“官方定價”?覺得貴可以不去,用腳投票﹔想去但沒錢,就努力攢錢。這跟我們消費其他商品有什麼不一樣?沒有錢還想去玩,卻又不願意付費,於是就呼吁抵制,呼吁官方定價,呼吁考量民意,這不是消費者把“民意”當槍使,搶合法的生產者嗎?最重要的是:我翻遍上海迪士尼官網,發現並不禁止大家外帶食物。所以用你的腳,你手裡的人民幣去投票!如果正式營業后,迪士尼方面確實由於定價過高,門可羅雀。為了盈利,它一定會降價。如果還是人滿為患,摩肩接踵,那說不定定價還低了呢。

中國青年報發表觀點:作為度假樂園,迪士尼的定位本不是低端大眾消費。盡管迪士尼的影響早已大眾化,低收入群體玩迪士尼的熱情甚至更高,出於拓展市場與提高影響力的考量,迪士尼也希望覆蓋更多中低端客戶,但基於市場供求設定必要的價格門檻,對於任何商業機構而言,恐怕都不無必要。更何況,迪士尼價目表其實從來不是鐵板一塊,而是有著靈活的價格調整機制。從各地迪士尼的運營機制來看,門票與餐飲價格都會根據市場情況調節。機場、火車等公共場所的餐飲,的確應當考慮大眾消費能力,不該過於“高大上”。但迪士尼是純商業機構,不必有這些顧慮。正如一位網友所言:既然迪士尼並非日常生活必需品,不是醫療教育,不是柴米油鹽,就算十萬元玩一天,咱也沒意見。

小蔣隨想:上海迪士尼目前被吐槽最多的是餐飲價格。既然園區裡吃喝貴,自帶不就完了。上海迪斯尼並非不允許外帶食物,其官方表示,罐裝嬰兒食品、包裝完好的果汁、水等飲料及包裝完好的食物都可以帶進樂園,只是游客自己在家制作的食品不能入園。換言之,游客完全可以自帶未開封的火腿腸、面包、飲料。有人還晒出在上海迪斯尼裡吃自帶碗裝泡面的照片。如果覺得自帶食物“跌份”,那是你的心理問題。說實話,中國的國情很復雜——既有數以千萬計的未脫貧人口,北上廣深數萬元一平方米的房子又被“搶購”﹔在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連讀書都困難的同時,國人出境游每年已超一億人次,在境外“買買買”的豪氣令老外乍舌。國內貧富差距客觀存在,勞苦大眾有之,不差錢的主兒也不少,這決定了縱然上海迪士尼價格較貴,恐怕還是有大批國人前往游玩。這也是迪士尼在上海投資的底氣。迪士尼的卡通人物是可愛,但迪斯尼絕非“慈善樂園”,這就是現實。

高知被騙是標題黨,個人信息泄露是症結

背景:《解放日報》報道,“高知”人群已成為大額詐騙的重點對象,“低智商”才被騙是一種認知誤區。調查表明,事業單位職工、無業和離退休人員是高發人群,被騙者的文化水平很多都比較高。該報的調查表明,單單是復旦大學,平均每周至少有1-2起金額在500元以上的詐騙案發生。

廣州日報發表張結海的觀點:“高知”並非什麼知識都高,他們無非自己的專業知識高一些罷了,而目前騙局中涉及較多的網上支付、移動支付、電子支付等知識和常人相比也未必豐富。前不久,我去成都做社會調查,回滬的當天上午收到短信,提示我的航班取消了,要求我改簽其他航班。我當時差點信以為真,好在同行的同事立即提醒我這是詐騙短信,尚未發生什麼經濟損失。至今,我依然感到后怕!我多次問自己,你這樣一個經驗豐富的“高知”、自己還專門寫過分析詐騙心理文章的“專家”,為什麼照樣差點上當受騙?我想最關鍵的是,騙子對我個人信息的准確掌握讓我防不勝防。我的姓名、手機號、航班號騙子是如何獲得的?個人信息的泄露者、販賣者為什麼得不到有效打擊?電信服務提供者為什麼曾經頻繁地自說自話地為消費者開通某項業務,換卡服務為什麼可以如此輕率?這一連串的問題得不到回答,“高知”、“低知”們的防騙之路還很漫長,因為不是騙子有知識,而是制度有漏洞。

小蔣隨想:現在辦事常常要求填手機號、身份証號、住址等各種個人信息。更有甚者,不僅要求你上傳身份証正反面照片,還得讓你雙手持自己的身份証拍照,而且照片必須露出兩隻完整的手臂。這一連串的要求,是要証明“你就是你”,你是“合法的存在”。如果你不填,仿佛就是你心裡“有鬼”,很多業務就辦不下去,還會被“停機”、“關賬戶”。所以,你不得不“如實”填寫提交。在你自証身份、折騰一通之后,會不會琢磨收取這些個人資料的機構是否靠譜?你審核了我一番,我怎麼知道你能不能靠得住?現實是,你根本沒法確定。而收取有關資料的機構與單位,其工作人員有的可能干幾個月就離職,談不上“忠誠度”。一些單位或許會與員工簽保密協議,但面對頻繁流動的員工,是否有能力進行“離職審計”?一般單位沒有偵查權,其實搞不清員工私下會干什麼。如果稀裡糊涂,單位不會報警。若不是大案,警方也未必會全力調查。如今個人信息泄露多發,一些賣個人信息的人有恃無恐,也有了某種解釋……再看騙與被騙,其實與讀書多少沒有絕對關系。“術業有專攻”,騙子不必讀博士、寫論文,隻要專心於騙術、念好“話術”模板就夠了。而哪怕是讀過博士的人,面對非本專業的“挖坑”,照樣傻眼。高知被騙也是“標題黨”,關注騙術與漏洞才明智。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