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殯葬“一條龍”蘊含多少壟斷暴利腐敗?

殯葬“一條龍”蘊含多少壟斷暴利腐敗?
背景:武漢檢察院成功偵辦了一起殯葬系統腐敗窩案,包括武漢市民政局1位原副局長、三地6位殯儀館館長及3位副館長在內的相關人士涉案,近20人被抓。據稱,當地從骨灰盒、棺材到火化爐經營,再到殯儀館工程建設,多個環節都出現了行受賄現象。商戶將壟斷經營獲得的暴利行賄給民政局領導、殯儀館館長以及其他官員。
新京報發表觀點:武漢檢方成功偵辦了殯葬系統腐敗窩案,是反腐敗的戰果。當然,光有反腐還不夠。作為腐敗源泉的“壟斷排斥市場、權力不受制約”不解決,抓幾個腐敗分子也只是治標。換了人,同樣可能“前腐后繼”。殯葬基本服務非營利,當然應堅持。“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政府為殯葬基本服務“買單”,是對公民基本需求的滿足,類似於九年義務教育。而具有可選擇性的所謂殯葬延伸服務,理當放開並培育好充分、有效的市場競爭平台。為何殯葬延伸服務呼吁市場化已久,卻一直障礙橫生?對一些地方來說,還不是財政在殯葬基本服務的投入上嚴重不足,於是默許殯儀館等服務場所以市場壟斷者的身份來彌補。加之殯葬暴利之下,容易將一個個監管鏈條上的手持權柄者盡皆納入腐敗共同體。這就決定了對殯葬領域的反腐,一反就是窩案、串案。由此而來的一個新的隱憂是:如何才能阻斷殯葬這個腐敗共同體不斷自我擴張?
小蔣隨想:醫院門口常見壽衣店,這些店鋪的老板通常可以為逝者提供“一條龍”服務。具體包括,賣壽衣與花圈、為逝者穿壽衣、布置靈堂、用車拉遺體去火葬場、火化遺體時少排隊、賣骨灰盒、代售墓地……面對親人去世,家屬傷心悲痛還來不及,往往沒有心力去操心種種殯葬事宜,如果有人可以“包辦”,似乎不壞。鑒於是送逝去的親人最后一程,很多人雖然覺得殯葬服務價高,但也沒法計較,不得不掏錢。恰恰是因為殯葬不是普通人願意去接觸和了解的行當,並且“厚葬”具有傳統與面子等特性,所以貓膩與暴利有了滋生的機會,壟斷與腐敗則是不受約束的權力在掌控的范圍內“揩油”。普通百姓不可能去細致地了解一個骨灰盒、一件壽衣等的成本價是多少,也沒有能力去探究“一條龍”服務背后的“故事”。打擊此類腐敗,還殯葬以非營利性服務的本來屬性,還是要靠民政、物價、執法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同時,財政性公共殯葬投入也不能“缺位”。
某些“為民服務者”為何對群眾不耐煩?
背景:“請把我局第一次回復內容讀三遍,若還不理解,最好屈尊到戶籍窗口咨詢為宜”——3月28日,福建寧德市12345政務服務平台出現的這條回復,被網民評價“太傲慢”。經寧德市霞浦縣公安局調查核實,該局在這條回復之前已對居民詢問事項進行了詳細答復,但該局仍為民警萬某某的不當回復表示道歉,並對其予以警告處分。當事人陳先生表示接受,昵稱為“小章魚卡卡”的爆料人在查看內容時未注意核實情況,斷章取義,也已致歉。
京華時報發表李英鋒的觀點:民眾可以重復,可以“馬虎”,可以“啰嗦”,可以有誤會,負責信訪服務的公安民警卻不能煩,不能惱,不能耍小性子。公安民警有義務保持淡定理性寬容的心態,耐心細致地講解法律政策,回答居民問題,釋疑解惑,這才是成熟的服務,也才符合信訪工作的宗旨,符合民眾的期待。實際上,如果涉事民警在陳先生重復詢問時能沉住氣,耐住性子,理智一點,再次給出細致的答復,好好解釋一番,哪怕只是把第一次的答復復制粘貼一遍,也不會有后來的風波,沒准還能給政務服務平台“加分”。民警的情緒化答復,不僅讓自己受處分,還令所在部門陷入被動,都減了分,實在是個教訓。小時候,筆者在國營百貨商店購物時,經常看到商店裡挂有“百問不厭,笑臉相迎”的服務標語,現在想來,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在開展信訪服務及其它政務服務時,也要盡力“百問不厭,笑臉相迎”,這應該成為政務服務人員的基本功。
小蔣隨想:百姓到行政部門辦事或咨詢時,遭遇有關工作人員不耐煩或敷衍性答復,這種經歷恐怕許多人都有過。很多時候,群眾雖然感到氣憤,還是得陪著笑臉繼續“不恥下問”——畢竟,有關工作人員掌握著蓋章與辦事的權力,如果和工作人員因為言語不合吵起來,最終是耽誤群眾自己的事。在辦事的問題上,權力部門的人往往不急,一些人急躁的是“來辦事的群眾咋那麼啰嗦”﹔而群眾則希望少跑路、盡快辦完事,群眾心說“政策規定復雜難懂,三言兩語叫人如何明白”。高層大力推行簡政放權,一方面是要廢除不必要的行政審批事項,另一方面也當簡化辦事流程。如果群眾辦事不必被繁瑣的手續所累,有關矛盾也會減少。反之,就算是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錯,但讓群眾填繁多的表格、跑諸多部門蓋章,群眾也很難“滿意”。管理者更要明白“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消極、懈怠、工作態度差,照樣會受處分。
![]() |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