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2016兩會系列時評之十六

人民網評:習近平五喻巧論生態,綠色發展建美麗中國

理觀
2016年03月13日09:5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在文學家筆下,美麗中國像“荷塘月色”般迷人﹔在藝術家眼裡,美麗中國可化身為“山水中國美”。在兩會好聲音裡,美麗中國離不開一個新理念的支撐,那就是綠色發展。毫無疑問,即使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美麗,“綠色”也是最絢爛的色彩。

全國兩會的各項議程還在順利進行,關於“綠色發展”的討論早已掀起高潮。“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牢牢守住生態紅線,不能寅吃卯糧、急功近利,否則受傷的還是我們自己”“是不是綠色發展,說了不算,干了才算”“成效可持續,才能避免污染和治理交替循環的怪圈”……保護生態環境、倡導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多數人的共識,不僅要說一說,更得實打實地干,不僅要守住底線,關鍵要自覺行動。

守得住綠水青山才能守得住家園故土。“十二五”時期,中國減排目標超額完成、成為全球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之一、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站在“十三五”的新起點,當過去與未來交替,挑戰不容輕視。“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政府工作報告中給今后五年定下了“硬指標”,天藍、地綠、水清的中國需要在關鍵方面、重點行業做出突破,更需要持之以恆。

有人曾經總結,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比喻來巧論生態環境——“公共產品”、“綠色銀行”、“金山銀山”、“生命共同體”、“眼睛”和“生命”。不難發現,每一種形象的表達都在給生態環境留下足夠的生命空間,這其中既內含了生態富裕的現實關切,又飽含了生態為子孫的長遠考慮。說到底,綠色發展不僅僅體現為對生態的保護、對環境的整治,它更是一種思想、一個理念、一種生活方式,“綠色化”應該在生產和生活中深入人心並漸成風氣。

然而,在環境與發展的天平上,不平衡的傾斜還在時常發生。尤其是一些地方和企業,還沒真正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貫徹到實踐中去。正如環保部長陳吉寧在答記者問時痛批的那樣,一些地方的保護主義嚴重,干預環保監測監察執法,環保的責任不落實﹔同時,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也大量存在。可以說,形勢雖然見好,但並非“一片光明”,如果地方政府都不能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擺好、擺正,怎麼能要求企業來犧牲利益,又怎麼給老百姓樹立表率?“律人先律己”,各級政府務必在踐行發展新理念上做到“當仁不讓”,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的雙贏。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詩詞中的美景令人向往,老百姓對現實生活中綠水青山的呼喚應該被重視。綠色發展,為的是眼中見“綠”、手中有“富”,否則,環保部官員被當面數落“看把天搞成什麼樣”的事情還會出現。把綠色發展凝聚成全社會共識,齊心打造一個美麗中國,我們始終行動在路上。

(責編:王倩、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