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建設美麗中國要把握綠色發展的三個維度

顧一嫻
2016年03月11日13:40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這不僅僅體現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更為重要的是,吹響了綠色發展的總號角,為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方向。

綠色,是美麗中國的重要標志。建設美麗中國,除了走綠色發展道路,別無他途。走綠色發展道路,就是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倡導生態、綠色、低碳、循環的理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但究竟如何實現“綠色”與“發展”的兼得、如何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統一,始終是一個大難題。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3月10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再用“眼睛”和“生命”為喻,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實現綠色發展,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無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如果只是坐而論道,藍圖就隻會是“水中月”“鏡中花”。正因如此,明確的發展理念和科學的行動綱領顯得尤為重要。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理念擺在突出位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生態文明建設到綠色發展理念,既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經驗教訓的歷史總結,也是引領中國長遠發展的執政理念和戰略謀劃。

十八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綠色發展理念,圍繞人與自然和諧、主體功能區建設、低碳循環發展、資源節約與利用、環境整治等多方面的內容,從生態文明和“綠色化”發展的高度賦予“綠色發展”模式嶄新面貌。這不僅顯示出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更昭示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美麗中國建設的美好前景,意味著中國將以“綠色”作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主脈絡——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

要正確處理生產、生活、生態三者之間的關系。走文明發展道路,生產發展是基礎環節,生活富裕是重要體現,生態良好是應有之義,三者是緊密聯系、辯証統一的關系。建設“美麗中國”,關鍵在於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以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為導向,合理調整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時刻保持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持續性,使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發展成果。

要將制度建設貫穿綠色發展全過程。保護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加強合力。要從財稅體制、金融體制、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強化制度保障,構建有利於推進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導向和長效機制。

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兩型”社會的根本目標就在於解決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資源需求的不斷提升的矛盾,使人們既能充分感受到利用資源的幸福感,又能堅定人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決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完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不斷強化法治手段和治理能力,不斷進行積極的改革和探索。唯此,才能促使各級加快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兩型”社會,真正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幽靜宜人”的美麗中國建設願景,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