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評:阻止開發沖動是“長江萬裡清”的關鍵

李泓冰
2016年01月12日08:24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巍巍中華,山川沛然,“中有萬裡之長江,回風滔日孤光動”。2016年1月5日,對流淌了億萬年的長江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

這一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說: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假如長江有靈,聞此也必潸然淚下:由於子孫的無度索取,她那日益骯臟殘破、疲憊不堪的身軀,終於盼來休養生息甚至被精心養護的時機。

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無度開發、垃圾肆虐,干旱缺水、暴雨成洪……這個侵襲中國大江大河所有流域的魔鬼鏈條,正在束縛著一個古老民族的生機和未來。大開發伴隨著大開挖,在富庶了長江沿岸地方和百姓的同時,也讓這根魔鬼鏈條繼續加粗,繼續勒緊,殘害著長江。

5年多前,長江下游的南京市爆出了化工廠管道的驚天一炸,死傷百余人,也把長江沿岸密密麻麻的重化工業項目隱患推向前台。曾經,長江沿線地方官員們理解的“優化產業布局”,就是把石化產業次第安排在長江之濱,水運方便,市場也在周邊﹔且這個產業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巨大,見效又快,何樂不為?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化工危險品泄露、爆炸等此起彼伏。企業向江中偷排污水甚至毒水屢禁不絕。

近年來的調查表明,上海、南京、武漢等21個城市的790公裡江段中,長江已形成近600多公裡的岸邊污染帶,其中包括300余種有毒污染物。而化工污水排放量巨大是長江水質惡化的原因之一。據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統計,2007年,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突破300億噸,相當於每年一條黃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長江。數據顯示,全國2萬多家化工企業中,位於長江沿岸的有近萬家,佔了半壁江山。已經在建或規劃的化工園區也達數十個之多。特別是各地之間互不通氣,互不協調,遠遠談不上科學布局,更有些欠發達地區為了節省成本,採用落后甚至淘汰技術,污染的江面日益擴大,安全隱患也一觸即發。

從雪山走來的萬古長江,原本清冽浩蕩,在上下五千年中,滋養了一個偉大民族的繁衍生息,更滋養了華夏子孫生生不息、堅忍而又清雅的精神氣質。現在,她依然在竭盡全力哺育著中華民族。長江流域仍然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在中國經濟面對巨大下行壓力,在沿江地方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項國家戰略懷有巨大想象空間的時候,中央決策層明確提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這需要過人的勇氣和智慧,更是對民族和未來的高度負責。

事實上,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相關省市相繼出台了系列對接措施,但其中暴露出的重開發輕保護的問題不容忽視。在一些省市的對接措施中,GDP沖動色彩濃厚,大搞建設、大搞開發,甚至還出現競相圈地盤、搶資源、搶當“龍頭老大”等苗頭﹔在部分經濟欠發達省份,少數領導干部說起建設長江經濟帶就大講特講園區建設,“似乎不搞經濟園區就不算建設長江經濟帶”,一些地方簡單上馬、興建園區的沖動根本擋不住,各類經濟園區過多過濫現象突出﹔有的省市在規劃經濟發展新藍圖時,生態保護讓位於經濟建設,不少省市在長江的生態保護、污染治理、航道疏浚、生態功能修復等方面重視不夠。

阻止開發沖動,實際已成為長江經濟帶健康發展的一大關鍵。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是“治已病治未病”的總藥方。長江經濟帶沿線的省市,不僅是經濟共同體,還是生態共同體,更是息息相關的利益共同體,必須遏制住開發沖動,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優先選項。因為,長江的安危,關系的不僅是沿江百姓的安危,也不僅是中國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更關系著中國人民的健康與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生態文明“這裡面有很大的政治”。事關民族前途命運,政府責任重於泰山,絕不能再撕任何口子,再搞任何網開一面。

“巨海一邊靜,長江萬裡清”——李白的所見所聞,或能重現。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