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社保的”到“办社保的”(中国道路中国梦·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这钱次次给得都准时!”李大爷到银行办养老金业务,总爱念叨这句话。听到他这么说,我的心里涌起一阵暖意,也深切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儿,我们社保人的工作,就是要让“国之大者”稳稳落地,变成群众实打实的安心放心。入行14年,我亲历了社保体系从“广覆盖”迈向“全覆盖”,也见证着群众从“将信将疑”变为“主动参保”。故事,可以从3个账本说起。
第一个账本,是李大爷的“养老金存折”。刚工作时,甘肃省高台县启动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推动社会保障进一步覆盖城乡居民。可好政策要落地,并非一纸文件就能开花结果。许多人心里打鼓,感觉“天上不会掉馅饼”。李大爷就是其中一个,当时他反复问我:“这钱真能按月发?不会打水漂吧?”政策落实与群众之间,有时存在一层“信任的薄膜”,捅破这层窗户纸,光靠说不行,关键要看行动。
有农户顾虑参保不划算,我们就去田间地头,用大白话算长远账,让他们吃下政策“定心丸”;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担心父母办不明白,我们干脆把服务窗口搬到老乡家门口……随着政策宣讲全覆盖,第一笔养老金按时到账,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参保。服务群众,不仅要讲清政策,更要走进他们心里;与其一心想着“办得成”,不如先思考怎么“办得暖”。这样做,政策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第二个账本,是社保人的“工作台账”,记录着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深刻变革。过去窗口办事难,常被网民吐槽。例如办退休,得先核查档案再申报,至少要跑几个办公室。一些人工作关系复杂、档案混乱,办起来就更是堵、慢、难。如今,政务服务数字化加速、“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我们推出“退休一件事”窗口,承诺“一键办”。前段时间,我们帮办事群众网上申报退休,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所有流程。过去,别人总叫我们“管社保的”,现在更多人称呼我们“办社保的”。一字之差,背后有角色的转变和治理效能的提升。堵点打通、智慧赋能,群众更满意,我们也更省心。
第三个账本,则是我心中的“民生效益账”。基层社保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却是国家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于这个道理,我总能在现实中看到具体鲜活的案例。罗城镇的刘奶奶,领到养老金后第一件事,就是换掉穿了十几年的旧棉袄;巷道镇的杨大叔,用养老金给孙女买了新书包;还有一位常年卧床的高龄老人,我们上门服务时,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表示感谢……
社保,保障的是权益,安定的是人心。工作以来,我经手办理的业务超过6万笔,爷爷奶奶们的养老金存折变成了社保卡,养老金也在不断上涨。我深深感受到,这些钱是“暖心钱”,也是坚实的晚年保障。它让老年人减少老无所依的恐慌,让困难群众多了几分生活底气,也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4亿人、2.48亿人、3.04亿人,2024年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民生大账本”,牵动着一个个家庭的“生活小账本”。未来,我会更好坚守在社保岗位上,以每一次耐心的解答、每一回高效办结的业务,继续为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甘肃省高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7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