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发挥县域为载体的城镇化发展优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当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速度开始减缓,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既是民众呼声也是大势所趋。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提出,顺应了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回应了人口流动发生的变化,恰逢其时、影响深远。
以县域为载体的城镇化发展是人口流动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人口流动呈现出“跨省区人口流动趋缓、近域化流动趋势加强”的新趋势。据统计,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全国农村总流出人口中跨省进城人口增加2657万人,省内进城人口增长近1.12亿人。这表明,省内城市务工成为近年来人口流动的趋势。事实上,近年来“人口回流促进区域内城市发展,城市发展进一步吸引人口回流”的循环互动在各地不断上演。城镇化意味着对人口自由发展需求的满足,本质上要服务于人民。人口往哪里流动,城镇化的方向就应当往哪里延伸,随着人口省内流动日益频繁,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县域的城镇化是大势所趋。
县域城镇化能在吸引建设者的同时,服务建设者。长期以来,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远距离流动,促进了我国异地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人口流入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也快速形成了北上广深等超特大城市的发展红利。然而大城市社会福利分配的限制,发展带来的高生活成本以及区域间文化的巨大差异,让大量农村人口面临进得来、留不下的困境,而且远距离的流动也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县域城镇化连接着农村人口生活的家乡以及工作的城市,具有距离、文化等优势,县域城镇化发展不仅能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还能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城镇化水平的社会服务,让农村人口在参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享受其成果。
县域城镇化需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意见》提出,要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基于县域的城镇化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以服务人民、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宗旨,必须围绕人口流动的方向选择城镇化的方向,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不同功能、符合市场规律的县城。市政交通设施、对外连接通道、老化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医疗卫生体系、教育资源供给……不能仅仅着眼于经济产业,还要让居民感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生活环境,才能把人口引过来、留下来。
城镇化越到后期,问题越细微,越要考虑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发挥好县域为载体的城镇化发展优势,将会推动我国城镇化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