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个明确”⑨

2022年05月05日05:1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牢牢把握我国对外工作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谱写新篇章。今天刊发的3篇文章,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编  者

服务民族复兴 促进人类进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提出我国对外工作要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指明了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使命任务和努力方向。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围绕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我国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持续推动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打开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又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既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新格局,为推进改革开放创造有利外部条件,又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因素谋划和推进工作,把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新中国外交形成优良传统、展现独特风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各国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然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时有抬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纪疫情跌宕反复,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接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我国与世界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继承发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积极推进重大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2018年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这条主线着眼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关系,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使命任务,是我们党重大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我国外交能够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把握住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

  牢牢把握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工作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加强谋篇布局,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对对外工作作出科学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辟新局面。

  体现我们党对初心使命始终不渝的坚守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弘扬国际主义精神,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将其确定为我国对外工作的主线,展现出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担当,展现出在宏阔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重大命题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

  指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崇高使命任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崇高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这就需要外交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积极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随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进一步发挥大国作用,把实现中国梦与推动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美好梦想贯通起来,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在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上展现更大作为。

  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在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营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稳定有序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全方位、全覆盖、高质量服务,努力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有利外部条件。在乱变交织的世界中,中国为人类社会前进引领大方向,为国际关系发展开辟新道路,为各国互利共赢打造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中国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开辟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关系新格局,走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际关系新路。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践行合作共赢理念,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举办进博会、服贸会等,搭建广泛合作平台,与世界各国共享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在党的领导下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统筹协调更加有力,战略布局更加完善,外交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更加高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内外方针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聚焦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元首外交为核心和统领,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各方向各领域对外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有利外部环境。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深化全球伙伴关系,有力促进大国关系总体稳定,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提升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为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推动开放合作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与各方共享发展机遇。推动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同联合国机构和各国密切合作,全面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围绕重点领域推进合作落地,唱响发展优先理念,重振全球发展合作,与各国携手为开创全球发展事业更加光明的前景而努力。

  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坚持推动全球团结抗疫,以坚定承诺和实际行动奏响团结抗疫主旋律。积极参与气候、环境、卫生、数字等领域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坚强保障。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着更多来自外部环境的新矛盾新挑战。要科学认识和把握国际局势和安全形势,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与危害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进行顽强斗争。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保持战略定力,朝着既定目标执着前行,为民族复兴大业保驾护航。

  (执笔:于江、吴晓丹、王文起、陈笑)


引领时代潮流的鲜明旗帜(思想纵横)

李 文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高度,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致力于解决世界如何维护持久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的重大历史课题,凝聚起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提供巨大的稳定性,为人类社会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注入强大正能量,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准确把握时代趋势和世界大势、科学回答时代之问中提出的。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越来越成为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依然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在日益复杂严峻的挑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在很多方面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亟须在新的理念指引下变革完善。

  在人类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为解决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握历史规律、站立时代潮头、着眼人类整体和长远利益,直面当今世界最紧迫问题,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强烈期待,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方向,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大党担当。这一理念超越了零和博弈、集团对抗等陈旧的国际关系理念,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出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开创性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重要实践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总目标、总布局又有具体路径、平台,形成科学完整、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展现出鲜明的真理性、时代性、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坚持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统一起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提出并携手各国共同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中国以实际行动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贡献和理论贡献,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被外国专家学者评价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多次被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近年来,国际社会在应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中,更加深刻认识到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为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应对前所未有的全球环境挑战,呼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重振全球发展事业,倡议“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更加广泛凝聚国际共识,愈益彰显国际感召力和影响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推进才能实现的目标,关键在于付诸行动。中国将继续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世界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而不懈努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走出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推动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中国方案(专题深思)

孙 明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场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界中,各国应该如何相处、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推动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契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客观要求,致力于走出一条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中国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与各国人民携手同行,为开创美好未来共同努力。

  坚持相互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既不能定于一尊,也不能生搬硬套。国与国交往,要坚持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各国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等特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尊重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同各国平等交流现代化建设经验,但从不输出模式,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这些伙伴关系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也是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密的重要原因。

  维护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深刻改变国际力量对比,人类向和平发展目标迈进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都能平等获得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坚持国际事务由各国共同商量着办,从根本上摒弃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强权行径。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始终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妥善处理各种国际热点难点问题贡献中国力量,在气候变化、脱贫减贫、全球反恐、网络安全以及地区安全等领域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维护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今天,面对各种紧迫全球性挑战,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彰显。合作共赢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实现和平发展目标的现实路径。各国应把本国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交汇点,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与各国交流合作,在与世界的紧密合作中发展自身,也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搭建各方广泛参与的合作平台。从进博会到服贸会,从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到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各国创造互利合作新机遇。中国提出并推动实施全球发展倡议,为缩小南北鸿沟、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凝聚共识、注入活力。中国以实际行动走出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作出表率,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5日 09 版)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刊发系列专版 深入解读阐释“十个明确”

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个明确”②

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个明确”③

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个明确”④

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个明确”⑤

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个明确”⑥

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个明确”⑦

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个明确”⑧

(责编:胡永秋、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