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 “禁柴封灶”保了数据却冷了民心
2019年开始,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区在古城区域内全面禁煤。今年开始,环保管控升级,全区域也禁止烧柴火,甚至采取封堵炉灶等极端手段。随着北方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当地部分老人和困难群体挨冷受冻,令人揪心。
据媒体报道,中午12点,一些居民家里温度不到7度,早上起来屋内更是只有4度或5度,居民在家要穿厚厚的棉衣,或钻在被窝里,还冻得直打哆嗦,甚至有残疾人被冻哭……
虽然当地政府免费发放了电暖气,可是“暖气片开开,温度也上不来。”很多住户室温不满10度。居民向有关部门反映,得到的回复却是“咱这也没办法”。当地开展的所谓“包联帮扶”,实际却是严防死守、严禁烧柴。“领导带队,现场办公”不解决群众的冷暖问题,只是“回头看,再封堵”,让挨冻的群众怎么想?
当地大举“煤改电”,是为了环保减排。对此,一位71岁的大爷说“清洁取暖改造是好事,大家都支持”,足见群众的理解和善良。然而,替代品能否满足群众取暖所需,却是一个大问题。
除了“煤改电”造成的取暖温度问题,说好的补贴电费,也迟迟没有兑现。困难群众家庭每月面临一千多元电费和燃气费,实在是承受不起,根本不敢用电取暖。对此,群众心里怎能没有怨气?
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强调,杜绝“一刀切”,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群众取暖。说到底,清洁取暖的核心还是取暖,保障群众取暖是根本原则。
反观一些地方,没有将群众冷暖置于首要位置,而是只重视排放数据是否“好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管理者应依规办事。秦皇岛市及山海关区政府官网上,从来没有发布过禁止烧柴取暖的通告。山海关区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古城内不让烧柴只是倡导。可实际却是,谁家冒烟就去敲谁家门,强行封堵炉灶和炉炕。面对追问,相关人员始终回避。如此自相矛盾、言行不一,当地管理者的公信力是不是也会流失?
山海关古城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老城区,存在着老人多、平房多、生活困难家庭多的“三多”现象。对于这样的地方,当地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更应该多方考虑、认真调查摸底,把工作做好,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不尊重居民实际情况,乱作为。否则,即便数据看上去“达标”了,恐怕也难逃“盆景”质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自己冻着呗,没办法啊。”群众的话语中透露出无奈,更映衬出最朴素的诉求。对此,当地管理者应该认真反思,拿出具体方法来解决民众的实际困难,任何推诿卸责都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
环保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依靠保民生、重协调、可持续的有效措施。万万不能保了数据而冷了民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