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大家手笔: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公共安全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公共安全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
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需要对公共安全领域各要素、各层面统筹安排。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科技、管理、文化是支撑公共安全工作高质量开展的三个重要方面。在科技方面,需要发展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综合防灾和安全规划等技术,研究重大基础设施风险管控等理论方法体系和技术标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灾害综合治理一体化安全网,提升公共安全的风险预防和管控能力。在管理方面,需要推动公共安全领域的相关部门协同管理、相互配合,提高预警和联动响应、应急处置能力。在文化方面,需要把公共安全意识培育延伸到社区、企业、单位、个人,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共安全的良好局面,将国家的公共安全决策转化为全民维护公共安全的实际行动。
如何以最优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这是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运用科学的安全理论、方法、模型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装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更先进、更有效、更科学的技术装备,以科技创新为公共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公共安全领域专家要不断研究突发事件从孕育、发生、发展到突变成灾的演化规律及其产生的风险;研究突发事件对人、物和经济社会运行系统产生的破坏;研究如何通过人为干预,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减轻突发事件的破坏力;等等。通过这些研究,更加精准把握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规律,对其所造成的破坏强度作出预测、预警,从而实现有效防灾减灾。
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还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公共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我们党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国家建立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国家专业救援队伍、国家应急物资装备、国家应急通信系统、国家应急运输保障系统等,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有能力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村(居)委会、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治理力量,在安全维护和应急处置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基层组织能够迅速就近动员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从而大幅提升救援的效率和效果。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平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演练和安全科普。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安全防护力量也不可忽视。如果个人和家庭具有较强的公共安全基本素养,就能在事故、灾害来临时第一时间进行防护和应对。这几方面力量紧密相关,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发力,才能构筑立体的、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公共安全才会有坚实支撑和保障。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31日 0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