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专论)

人民日报:打好打赢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

施芝鸿
2020年07月08日05: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鲜明体现守底线与守承诺的有机统一,补短板、堵漏洞与固底板、强弱项的有机统一。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必须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抓、有力有序有效抓,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统筹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打好打赢这三大攻坚战,就是要让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并通过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所以,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对于接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的三大关键战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的这三大攻坚战,可以理解为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决胜之战的三大关键战役。

  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鲜明体现了守底线与守承诺的有机统一。所谓“守底线”,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对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所谓“守承诺”,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事关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事关兑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的关键性战役。守底线、守承诺,必然要求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只有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才能总体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气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充分体现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机统一。

  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鲜明体现了补短板、堵漏洞与固底板、强弱项的有机统一。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深刻表明,一个木桶如果有短板就装不满水,而如果木桶底板有漏洞就装不了水。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尽快补齐扶贫脱贫、污染防治中的短板;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则是在尽快加固“底板”。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树立底线思维,警示全党:既要善于补齐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这就为统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指明了决战决胜的致胜之道。

  三大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决胜全面小康作出重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牢牢抓在手上,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抓、有力有序有效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就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作出全方位重要部署和具体指导,使三大攻坚战既势头强劲地齐头并进,又有条不紊地稳中求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良好成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为切实防控金融风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着力落实金融改革方案,确保新的金融监管框架高效运行。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同时,引领和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高度自觉和忧患意识,既时刻警惕“黑天鹅”事件,又积极防范“灰犀牛”事件,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脱贫攻坚任务已接近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并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期间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对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把这些重要部署要求全面落到实处,必须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一鼓作气、连续作战;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锲而不舍的努力,我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攻坚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这是人类反贫困史上划时代的奇迹。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我国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使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重大改善。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细颗粒物)治理的发展中大国。2019年,我国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8年降低4.1%。截至2019年底,全国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所有这些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丰富和发展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的科学方法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针对疫情中暴露出的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党和国家着力构建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需要按中央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防止其因疫致贫或返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处置需求激增、压力加大。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的短板,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做到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全覆盖,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全落实。针对这次疫情中暴露出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隐患,针对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新情况新挑战,需要我们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特别是聚焦公共卫生、生物、粮食、能源、金融、网络、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和风险挑战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应对。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这些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要求,都是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两个大局”,从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这个战略基点出发的,都是着眼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而提出的。深入学习、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要求,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论,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始终做到既最大限度发挥我国制度威力和治理优势,又最大限度扬长补短、固强补弱;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冲击的能力和水平,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8日 09 版)

(责编:马昌、董晓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