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在商言商非教培机构标注贫富的理由

 伏特

2020年06月25日08:2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四川成都一教培机构在孩子信息单上标注穷富,为客户画像,三六九等区分学生的现象引发网友热议。

自古以来,“有教无类”被视作教育行业奉行的原则,对孩子标注穷富精准画像的行为折射出的是对教育本质的错误理解,也折射出教育行业的乱象。

不仅是校外培训机构,一些家长反映即使在公办学校也存在这种戴有色眼镜看人的情况。如果说这不影响后续资源分配和对学生的关注,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一些人士时常为这些行为进行辩解,有的认为教培机构本身以盈利为目的,在商言商,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并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合乎商业逻辑,因此一些人把此次涉事机构的问题归结为保密工作没做好;有的则认为这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同等类别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能够避免攀比带来的心理落差。

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是对教育初衷的严重误解。教育公平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家庭先天造成的影响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如今,为了赚钱可以明着暗着维持甚至扩大这种差异,于教育而言无疑在扩大不公平,于市场而言则是一种用户歧视。

实事求是的说,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教育恰恰应当尽力抚平这种差异。课外教培机构,既然收取了学费就应当对所有学生提供一致的服务。在此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允许把关注点聚焦在学生家庭条件等与教学无关的因素中。对用户需求的挖掘应当通过优质的服务实现,如在深入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潜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不同的教育选择,以此激发消费潜力。说白了,教培机构只能提供参考,而无资格作出划分。

课外教培机构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教育的市场化激发了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市场规则要服从于教育初衷,唯有聚焦学生教育本身,行业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责编:仝宗莉、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