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深入理解和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内容提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一个政党如何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关乎这个政党的性质,决定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们要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人民探求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根植于人民,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的正义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昭示世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些都是执政者可资借鉴的思想。《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天下为公”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传承并光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既有来自国际的,也有来自国内的,既有来自经济社会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磅礴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斗争波澜壮阔的实践,有力诠释了党的领导优势、依靠人民群众的优势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靠人民、带领人民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准确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阐明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就是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让老百姓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谋求人民幸福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感,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始终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地域上、人群上一个都不能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为了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理论命题,又是基本方略;既是政治立场,又是根本要求,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重要的政治考验。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承认不承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当前,我们党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才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要求,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协调,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突出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扭住关键,突出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精准对接改革所需、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回应群众强烈诉求和热切期待,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要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做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社保、医保、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政策。要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继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依靠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向发力、相得益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0日 0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