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扩大内需稳住经济基本盘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内需考虑了应对疫情冲击、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三方面需求,势在必行。扩内需不是人为制造内需,而是要顺势而为,重在稳住经济基本盘。
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从2010年起,GDP总额稳居全球第二,2019年人均GDP达1万美元,形成了完整的工农业生产体系,生产、流通和消费总量均位居全球前列,并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短短的四十年时间里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转变为经济大国可说史无前列。究其原因,主要是14亿人口的大国内需宽广深厚且得到了及时释放。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也形成了极大冲击,与周期性经济波动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强劲的经济下行压力。对我国来讲,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这一复杂严峻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形势,努力在危机中看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扩大内需不是人为制造内需,而是顺应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客观要求的理性战略选择。中国人口14亿,比发达经济体(美国、西欧、日本、加拿大等)人口总和多一倍,占全球人口总数比重高达18%。人口数量是内需大小的根本性决定因素。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消费大国,与位居第一的美国相比,特点是人均消费额远低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主要靠人口总量拉动形成。正是14亿人口的农产品需求,使得我国的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稳定在7-8%的水平上,年度粮食消耗量高达6亿吨、蔬菜达7亿吨、水果达2亿吨,如此等等。也正是14亿人口使得我国年度客运量高达170亿人,使得家庭轿车拥有率在远低于欧美发达经济体水平下就达到了上亿台部。14亿人也形成了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未曾面临过的公共产品需求。中国的中小学在校生达1.4亿,超过日本人口总数,每年招生数3000多万,14亿人要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4亿老龄人口又带来了新的巨量公共服务需求,如此等等。这就是中国内需的基本面。
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转型升级期。这一阶段也是内需转换期。从私人物品角度看,四十多年间居民收入增长率总体上超过经济增长率且就业人口净增数亿,这积累了巨额有效需求。目前消费偏好处于转型期,从粗放型转向享用型,这连带出供给侧改革,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物流结构,进而又连带出巨量投资需求。从公共产品角度看,公共产品供给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是发展的目标,处理好这一关系是化解社会基本矛盾的关键举措。因此,公共产品需求同样处于转型期,要求公共产品供给扩围提标。由此形成了巨量公共设施投资需求和基本公共服务提质需求。当前赤字额增至3.76万亿本质上是这种局面的突出反映。
显然,扩大内需有空间,不仅是补短板,且势必拉动供给扩张,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稳住经济基本盘。但要真正疏通并扩大这种良性循环,扩大内需必须有政策助力,而政策发力又必须找准着力点,放大乘数效应。要看到,政策助力是顺市场之势、顺需求之势优化资源配置,首先要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此,必须深化财税改革、商事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等。政策助力必须打好政府资金投入组合拳,精准发力,讲求投入产出效率,带动社会投资。具体讲,政府资金投入要聚焦“六保”。投资性支出着力扩大有效投资。2020年政府投资支出将突破13万亿,这些资金要重点落在“两新一重”建设上。政府消费性支出要把重点落在扶贫攻坚、社会保障和就业以及基层政府运转上。这两方面投入具有内在联系,相互补充,形成扩大内需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合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