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促进消费关键要消除后顾之忧

本报特约评论员

2020年04月22日08:0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促进消费关键要消除后顾之忧

衡量居民的消费热情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只用一季度的储蓄和消费数据是不够的。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热情较高,能不能出现“报复性”消费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多角度、多层面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把居民的消费活力真正释放出来,形成有序、健康、可持续的消费增长态势,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4月21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显示,一季度超过一半(50.2%)的家庭增加储蓄并减少消费,有40.4%的家庭维持当前状况基本不变,仅9.4%的家庭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多数居民工作稳定和收入都受疫情影响较大,中央提出“保就业、保民生”非常及时和必要。

上述调研结果总体正常,符合一季度居民储蓄和消费的实际情况。受疫情影响,不少家庭主要是存量消费而非增量消费,“钱躺在银行和钱包”的现象比往年明显,消费的内在动力和热情被压制。不过,衡量当前居民的消费热情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只用一季度的储蓄和消费数据是不够的。

近期多地发放消费券大力激活消费,表明多数居民其实存在较高的消费热情,甚至有很强的“报复性消费”欲望,同时也存在一些后顾之忧。首先,鉴于疫情形势尚无十分明确的预期,不少人难免担心,如果现在就开始自由自在地消费,比如聚会、娱乐、旅游等,条件是否具备?疫情会不会对这些消费产生影响?会不会导致疫情在一些地方反弹?

其次,要消除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担忧。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难度较大,普通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大多在小微企业工作,如果这些企业不能尽快复工复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和收入将造成较大影响,由此对消费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消除广大居民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担忧,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再次,要消除对物价上涨的担忧。虽然可以肯定,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发生,但局部领域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是有可能的,这一方面缘于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货币发行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也缘于某些方面物资紧俏造成的压力。努力消除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担忧,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动力。

正因为如此,要想激活消费,就需要多管齐下。在宏观上,应当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激活消费的关系,既要确保居民消费不被疫情继续死死地压着,也要确保不在促进消费复苏中发生新的疫情。在促进餐饮、旅游等行业消费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和各地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制度规定,严防因人员过度聚集、流程措施不力等导致疫情反弹。

在中观上,要加大企业复工复产力度,加快供应链修复,加强产业链衔接。在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也应纳入地方政府重点服务和保障范围。如果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释放消费活力、形成消费回补和促进消费复苏都很难成为现实。

在微观上,要进一步出台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上述报告认为,如果没有大规模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第二季度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不大。这表明第一季度促消费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说明促消费政策措施应持续加大发力。这些政策不一定都要从上往下推出,更多的政策可以由地方来决定。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出台刺激消费政策,特别是在汽车、家电等领域,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些消费券配套,企业拿出更多优惠政策激励居民消费。住房消费也是如此,开发企业应当看清形势,以优惠价格促进销售,地方政府要坚决打击各种炒房行为,坚决遏制银行把资金转移到房地产市场。

总之,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热情较高,能不能出现“报复性”消费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多角度、多层面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把居民的消费活力真正释放出来,形成有序、健康、可持续的消费增长态势,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责编:段星宇、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