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中国梦·奋战在基层一线)
人民日报:做群众脱贫路上的贴心人
去年3月,我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黑大庄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一年过去,我深深感受到,驻村干部一定要帮到点子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努力的方向。
黑大庄村是一个山窝窝里的小山村,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由于生活贫困,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村里有不少老人和孩子。驻村扶贫,第一步往哪儿迈?走访中,一位村民的话启发了我:“先把娃娃们上学的事解决了,再扶其他的!”原来,黑大庄村好些年都没有小学,娃娃们要起个大早,翻山越岭摸黑走10多里山路,到别的村子去上学。晴天也就罢了,碰上刮风下雪,道阻且滑,不方便更不安全。
娃娃们是山村的希望,也是山村的未来,建学校的事误不得、等不得。我和村支书一合计,说干就干。我们同镇中心小学联系说明情况,镇中心小学积极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先后多次来村部沟通学校开学事宜。学校桌椅板凳不够怎么办?借!校长安排人从中心小学把学校的桌椅板凳拉来。学生学习用品不齐怎么办?筹!我们到银川市联系爱心企业家,给村里的孩子们购买了书包、学习用具和课外辅导书籍。最难的是老师,谁愿意跑到这么个山窝窝里教书呢?我们分头打听,四下询问。在县教育局和镇政府的帮助下,请来了师范学院毕业的有热情的年轻人。去年9月,黑大庄小学正式开学,村里的娃娃们终于有了家门口的学校。
走好开头第一步,第二步就有了信心。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我们和村委会一道商量建立起“黑大庄党员学习工作群”,申请创建“美丽黑大庄”微信公众号,每周组织大家学习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有关规定,促进网上学习教育。同时,搜集了一批脱贫致富的生动事例,和大家一起学习反思:人家为啥能实现质变,我们为啥不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参观,开阔眼界,增添信心。
一个地方从贫困到富裕的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不是别的,而是战胜贫困的勇气和心气。黑大庄村的变化证明,只有干群同心协力,激发老百姓致富的动力,才能去除贫困的根子。这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日渐富足,也蕴含着精神层面上由闭塞到开放、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放眼更广阔的地方,和黑大庄村相似的故事正在深山河谷的一个个村子里发生。作为广大驻村扶贫干部的一员,我将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行动,为乡亲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真正成为老百姓脱贫路上的热心人、贴心人。
(作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兴隆镇黑大庄村扶贫干部,本报记者禹丽敏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3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