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体育老师在网上晒出“卑微”聊天记录而引发热议。微信里,占课老师显得底气十足。“下节课我上!”“‘下节考试不?’‘暂时不考。’‘我上。’”……正如网友所说: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体育老师的委屈。
青少年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保障运动时间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体育课。但是,身体倍棒的体育老师,为何总是“因病”缺课?课时并不紧张的体育课,为何频现“老师有事”来不了?负担并不轻的文化课老师,为何如此热衷“抢课”?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有人说,“体育不好,全赖不考。”长期以来,学校排课主要根据课程“重要性”而定,在升学和各类考试中不被重视、分值权重较低的体育课,就成了可有可无、随时被牺牲的“弱势课”。不是其他老师爱抢课,是因为成绩上不去、升学率不高,会直接影响学校和个人发展。
还有人认为,“学校担心出事。”有校长表示,目前不少学校出现一种现象:体育器材越来越丰富了,场馆和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了,但体育课把长跑取消了、把适度的对抗性项目取消了……就是因为怕出事,出了事不知如何解决,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学闹”,所以干脆“一禁了之”。
由此就出现了怪现象:一边是全社会呼吁体育健身的重要性,一边是学校里体育课严重缺位,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多年无人破,“小胖墩”“小眼镜”趴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解体育课难题,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开足课,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中央和地方都在行动。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专门指出要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针对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提出要求,并明确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等目标。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等目标。同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明确了对各类学校安全事故的处理机制,进一步消除了学校“怕出事”的顾虑。
二是开好课,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体育课不应该奢求能培养出众多体育健将,更重要的是要让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的健康生活理念入脑、入心,并成为一生习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普遍以田径运动为主,突出体能,弱化乐趣。体育课有没有趣,关键看用不用心。日前有媒体报道,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年轻体育老师吴玮方,不断创新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在短跑中加入“踏数追拍”游戏,投篮课叫“快到碗里来”,三人长短双绳跳叫“穿越火线”,四人拉绳抢沙包是“四面楚歌”,还有躲藏类、策略类等游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少年时播撒的体育种子将会影响人的一生。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八一学校,在操场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体育课。“50多年前我就在这个地方踢过球。”“看我现在身体这么好,都是小时候体育运动打下的基础。” 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对于学校和学生而言,实现体育强国梦,应当从上齐、上好体育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