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申请“零证明”重在“东风”
背景:北京市住建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简化保障性住房申请手续的通知》,明年1月20日起,可实现“零证明”申请保障房。何为“零证明”?申请家庭需提交的基本资料由13项简化为5项,取消所有纸质证明材料,申请人只需填写“收入、住房、财产”等,书面承诺符合相应条件,由受理部门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进行核对。
新京报发表堂吉伟德的观点:这种状况的出现,得益于政府部门间信息壁垒的破解,也是政府简政放权和优化作风的必然结果。表面上看,办证难、办事难与办证程序复杂、申报材料太多有关,实质上是相关部门公共服务意识的问题。公共服务意识强则作风优良,办事效能就能得到最大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则扎实有力,便民利民的举措也能体现出张力与活力。有对比才有鉴别。去年,国务院督查组在某市房屋产权交易中心暗访就发现,为排上“绿色通道”,有人凌晨4时就来排队,普通群众预约业务有的要排到一周之后,还有中介人员现场500元出售指定日期的预约名额……更多的时候,群众往往会陷入“我是我”和“我妈是我妈”的证明循环中,为了一纸证明而来回奔波甚至千里往返。而包括收入、户籍和亲属关系等证明,实则只需相关部门动动鼠标,或一个电话就足以解决问题。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就需要明确责任清单、精简服务流程、减少申报材料。而明确这些基础要件,既便于受理部门操作,也利于外界监督。事实上,“零证明”解决的是“怎么办”的前提要件,也需构建“不办如何做”的约束机制,有效规制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便民利民举措才能落到实处。北京即将实现的保障房“零证明”申请,正是向着疏通服务“堵点”、消除民生“痛点”和治理办事“难点”迈出的重要一步。
小蒋随想:户籍在哪有登记,收入多少社保可查,不动产信息实现全国联网……随着各种信息实现大数据化、云端化,“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可谓“只欠东风”。“东风”是什么?应是服务意识和简政放权。这之中,服务意识是重中之重。服务意识从何而来?它是党和政府的要求,又是发自内心的自觉。具有服务意识,哪怕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也会上;缺乏服务意识,即便有条件,也可能产生推诿、懈怠、不作为。服务意识将直接影响简政放权的效果。是否便民、利民、惠民,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具体该怎么办,行胜于言。比如,有的地方搞“一站式”办理,结果群众办事仍要跑多趟。究其原因,“一站”不等于“一趟”,办理前提是,要备齐五花八门的材料,各部门还有不同的规矩……这样的“一站式”难免引来“名不副实”争议。北京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保障房申请手续,旨在实现“零证明”,让群众感觉舒口气。不必再东奔西走“盖章”,无须繁琐证明,保障房理当剔除不必要的“障碍”。“零证明”不影响把关,由受理者后续核实,某些人切忌动歪念头。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改毛病、革积弊,努力解决群众难题,全力把好事办好。积极改变越多,群众获得感越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