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景成实验学校家长会上,2200多名家长收到了由自己孩子颁发的定制奖状。这些奖状上的用词都特别幽默,什么“最佳散打奖”,还有“年度最佳夜猫子”,甚至还有“最佳提款机”……孩子们说,就想夸夸爸妈。
实际上,这些奖状里写的可并不只是夸赞,更不是孩子被灌输的感恩爸妈的“客套话”。比如,那个送给爸爸的“最佳提款机”称号,孩子是在轻轻地告诉爸妈,零花钱虽不多,但其中包含着对自己自主安排生活的一种信任和包容。再比如那个给妈妈颁发“最佳耳背”奖的理由,原来是鉴于女儿同妈妈“讲话常常需要重复好几遍”,她才能听清,“非常不上心”。这显然是带刺的批评呢!但看那奖状上的手绘图案和整整齐齐的书写,估计妈妈会认真端详好一阵。因为孩子在以善意的批评,真切地呼唤亲子之间要好好说话。
当代社会发展得很快,有时候家长和孩子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好好说话。家长越是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不自律,越要忍不住收紧管教的“紧箍咒”,表现之一便是用说教、命令、讽刺、贬低甚至恐吓的口吻说话。这可不是沟通,因为并没有以耐心体察和倾听为前提。杭州景成实验学校的孩子们便给家长们上了一课,沟通一定要注意仔细地洞察事实、倾听对方内在的需要。而且,亲子沟通也要遵循科学的原则。7%的沟通效果靠文字,语音和语调决定了38%的沟通效果,还有55%的沟通效果由肢体动作来决定。这意味着父母和孩子要想好好说话,要有感情有态度,要用事实说话,要给对方留有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