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个性化美食榜单”背后的新服务理念

2019年12月04日08: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个性化美食榜单”背后的新服务理念

  智欣

  近日,口碑饿了么发布餐饮行业首个以“个人喜好(用户)+大数据计算(商户)”为核心维度的美食榜单——“江湖封神榜”。据报道,首批入选的1730家店铺分布在北京、杭州、成都、广州等13座城市,消费者通过口碑APP上选择相应的城市坐标,就可以找到推荐好店。基于大数据能力,榜单还会根据消费者日常口味和消费习惯,生成个性化推荐。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有很多口味绝佳的市井小店,可能是小巷深处的老面馆,也可能是“只此一家”的糖水铺,都备受当地人的喜爱,却未必出现在各大美食榜单、达人分享或者网红推荐的名单中。此次口碑饿了么推出的这个美食榜单,与其他美食榜单最大的不同在于充分关照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体现了商户个体的价值,因此又被称为“个性化美食榜单”。该美食榜评选一改过去单一平台“以流量为纲”的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计算全面、完整匹配用户和商户的个性化供需信息,有利于实现海量消费者和同样是海量的商家之间的精准、便捷对接。

  “个性美食榜单”链接食客和餐饮商户的个性化信息和需求,是互联网平台链接海量用户和海量商户的信息和需求的一个缩影。如何帮助商户提升服务能力,是互联网平台永恒的话题,而商户服务能力的提升,必然由互联网平台技术能力的提升带来——具体而言,现在就是要用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带来商户服务能力的提升。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成为拉动内需的第一要素。如果说,前几年我们用“新零售”数字化升级完成了实物消费市场的弯道超车,中国服务业发展到现阶段,该用“新服务”数字化升级来完成服务消费市场的弯道超车了。

  “个性化美食榜单”的背后,就蕴含着这样的“新服务”理念。从本质上讲,服务业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供给方与需求方难以被精准对接,或者说,由于对接的方式依然传统,对接的成本依然高企,导致长期以来服务业供需双方的脱节,造成社会资源不匹配甚至严重浪费。

  一方面,大量的服务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尤其难以得到精准、高效的满足;另一方面,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商品难以寻找到合适的需求方。相比实物消费,传统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有一个特性,即服务品难以像实物那样“囤积”,当某一种服务品过剩的时候,甚至连周转时期都没有,大量劳动力就可能选择离开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将受损而下降。

  中国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经历了多次变化。从一开始的货郎“游牧”式交易、街头巷尾摆摊设点、集中区域设立场所,到互联网平台把这些行业从线下搬到线上,再到现在探索“新服务”模式,关键就是要帮助商户利用互联网链接获得海量用户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充分满足用户(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亿万商户“一户一表”式数字化升级,实现服务业整体跨越式发展。

  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先进技术,将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产生更大量的交易和更高质量的消费,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中国“新服务”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

(责编:仝宗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