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包万涛

2019年10月24日17:2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这两天,两则利好消息振奋人心。一则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3日对外发布,在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另一则是,世界银行24日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排名今年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制度建设与世界排名相呼应,彰显了中国营商环境的扎实进步,也展现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

营商环境有多重要?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世界银行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 0.36%。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力的大小、招商引资的多寡,最终对企业发展、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产生重要影响。

因而,越是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我们越要夯实营商环境这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各类市场主体轻装前行保驾护航。前8个月减税降费规模超1.5万亿元,让实体经济减负增效;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已修订完成的2019年版清单进一步优化了清单结构,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政府投资条例》正式施行,将政府投资纳入法治轨道……一系列“放管服”组合拳,不断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

尤其是,此次《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填补了立法空白,是对市场主体和社会各方面期盼的及时回应,可谓一场“及时雨”。比如,有的地方监管平时不闻不问,执法不力,到了督察整治、年终考核时,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措施,令民企无所适从,甚至给企业造成损失。对此,《条例》专设一条,强调以法治化的手段来纠正上述问题。再如,《条例》不规定流程性内容,不创设具体行业、领域的管理制度,重在确立基本制度规范、明确方向性要求,为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留出了充分空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没有比法治更好的“定心丸”,没有比法治更好的确定性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度化消除痛点、激活创新,《条例》让全社会、全世界都看到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意志。

正如“莱索托经济学实验”的启示,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能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市场主体而言,要不要加大创新投入,有没有发展信心,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基础支撑。正是我们日益优化的法治营商环境,我们才有每天超过100家外企在中国诞生,每天约25亿元外商投资金额流入中国。即使在全球经济下行、贸易摩擦升级的2018年,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收益率仍达到11.2%,较在全球8.9%的投资收益率高出2.3个百分点。这正是中国市场潜力、营商环境魅力的最佳证明,有力回击了“外资撤离论”。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只要我们推动好的政策落实落细,就能让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定下心、稳住神,深耕中国市场、谋求发展壮大,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责编:董晓伟、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