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70华诞·倾听历史的回声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在现代城市中诗意栖居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距离县城不过10里地。夏夜里最喜欢的事,就是坐在父亲的摩托车上,驶过长长的土路,到城里的广场逛夜市、听歌、玩游戏。那时,广场的灯光还不足以亮过漫天的星光,双向两车道的马路对来往车辆来说绰绰有余。一个个寻常的夜晚,构成了我对“城”的最初印象:颠簸、混杂,却又热闹得很。
人在不断长大,城市也在逐渐生长。背上行囊,离家求学,时而返乡——此后与县城的每一次相遇,总能发现新的变化。广场告别了散落的地摊,步行街上人头攒动;原来宽敞的路口开始变得拥堵,新的车道正在扩建;满眼尽是五光十色的霓虹彩灯……记忆中的那个只能供人短暂享受夏夜的小县城,已经悄然升级为繁华的“不夜城”。
不胜枚举的小城故事,可说是城市空间演变的生动样本,见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巨大变迁。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质跨越式提升,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时光荏苒中,我们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漫步于大街小巷,不难发现,城市的细节越来越饱满,格局越来越开阔,服务越来越便捷。今天的城市,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人口的集聚、建筑意义上楼宇的集合,已经日益成为孵化梦想的空间、创造机遇的舞台、寄托心灵的场所,承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发展进程中,每一座城市都在形成独特风貌,也在岁月中沉淀着个性化的城市气质。家乡是个农业县,每年举办农产品展销会之时,就是广场上最热闹的日子,仿佛一座城市迎来盛大节日。实际上,每座城市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从历史古都到文化名城,从草原明珠到边关要塞,从江南水乡到海滨城市……不同的城市,演绎着各自的精彩。今天,城市规划早已跳出大马路大广场的大开大合,城市建设不再盲目追求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当文化地标越来越多、特色小镇生机勃勃、公共空间不断延伸,各美其美的城市气质,浸润了一方水土,涵养着人文气息,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更多美好。
城市,刻印着文明的进步,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冀。城市发展的归宿,是让更多人诗意地栖居。如今,见惯了繁华与喧闹,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自然的回归。绿色,正在城市中不断铺展开来。南京的明城墙绿道、成都的天府绿道、上海的黄浦江绿道……日渐多起来的城市绿道,不仅是树林掩映的步行道,也成为如诗如画的生活频道。从田园城市到花园城市,从海绵城市到生态城市,“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中,一步步化为现实。
城市既是有机体,也是生命体。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观察城市、思考城市,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我们的城市必将在新时代展现更大魅力、绽放更多光彩。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4日 0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