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富含“斗争精神”的创新中国正在拥抱世界
近期发布的华为Q3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108亿元,同比增长24.4%;净利润率8.7%。这是自5月16日陷入美国禁令危机后,华为对种种质疑的又一次有力的回击。
从某种程度说,华为作为一个缩影,向世界展现出富含“斗争精神”的创新中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科技创新离不开“斗争精神”。这种“斗争精神”可以表现为一种主动创新意识。它是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人们只有具备了主动创新意识,才敢去想前人没想过的科学设想,才敢去突破前人不曾突破过的科学问题。这种“斗争精神”既是“与天斗”,从最早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与自然规律的抗争;也是“与人斗”,不断突破他国重重技术封锁实现逆袭领先。
习近平曾指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点滴和中兴、华为等例子也告诉我们,创新技术靠买是买不回来的,只能依靠自主研发。如果核心技术严重依赖他国,供应链掌握在他人手里,那就相当于国家发展的“命门”捏在别人手里。因此,进一步涵养创新中国的“斗争精神”首要就是切实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
其次,创新中国是开放的、包容的、共赢的。在美国层层困扰前,任正非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自信地谈到:“我们在山顶相遇时,我决不会与美国‘拼刺刀’,会相互拥抱,终于为人类数字化、信息化的服务胜利大会师了”,这又向世界展示了创新中国的开放包容。
实事求是地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创新本身是挑战高难度和扩大合作减少独立研发成本的合体。在有“斗争精神”的基础上,还要有进一步的合作包容胸怀。应当承认,正是有了核心技术才有议价能力、才有合作前提。从华为对美国的开放姿态看,我们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长久不败的智慧,也将改善国内民生,甚至会加速世界民生改善步伐。就如习近平在致2019中关村论坛贺信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愿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技术进步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拓展,国家间技术扩散变得容易,国与国之间生产技术日益接近。然而,在实际的技术发展和生产贸易中,却仍然存在着国家间的较大成本差异。有的国家借助先发优势利用各种手段、各种“剪刀差”剥削全球,有的国家选择安于现状、苟且于生产链的底端位置。而曾经一度落后的中国则以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和研发创新的斗争本领逆流而上,不断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举目寰宇,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并与全球人民分享科技创新成果,从而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为推动世界科技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