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两成。周大生、中国金店、中国黄金等多个品牌上榜,主要存在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其中,周大生明显存在缺斤短两问题。
调查中一款“足金1.88克”的挂坠,产品质量比标识质量少了0.08克。根据±0.01的质控标准,显然严重不达标。对此,周大生的回应是,这个产品是从外面采购的,而且陈列时间过长,店员拿去清洗抛光后,导致产生了一定质量损耗。
先说不是自己产的,又说质量被洗掉了,周大生的种种狡辩,大抵就是想说,“我不知情,这事跟我没关系”。但对消费者来说,显然诚意不足,且越抹越黑。
首先,品牌企业的辩解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管是采购的,还是自产的,都是以企业的名义卖的,消费者也是冲着周大生的牌子买的。因此,售卖的首饰货不对板,企业对此负有绝对责任。
其次,清洗影响贵金属首饰重量是有可能的,但还装作没事卖就不对了。为什么不重新称重呢?为何不更新价格呢?从最基本的法律责任来讲,这是违反合同约定,如果是明知故犯的话,涉嫌消费欺诈,需要三倍赔偿。
事实上,在缺斤短两方面,周大生早就有先例。早在2013年的“3·15”晚会上,央视记者曝光周大生产品黄金掺假。彼时,周大生方面出面道歉,称将严格把关,让消费者放心。如今,问题何以再次出现?
知名品牌的建立不容易,但毁掉却在须臾之间。出了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承认问题、整改问题。如果只知道“嘴硬”,拒不整改,这不是蒙人吗?对此,消费者不会买账,管理部门也要抓住机会整顿,让违法者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