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鹿邑县志成实验学校正在修建学生宿舍,但在打地基时就发现,他们遇上了25吨问题水泥。该校校长张光启出示的工人清除问题水泥的视频显示,那些“凝固”的水泥块,单手就能捏碎。目前,该校已经向厂家索赔,但双方就赔偿方案各持己见。(7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从事情的进展来看,生产不合格水泥的厂商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来自监管部门的压力,反而是在学校的索赔金额上“讨价还价”。但就此事而言,现阶段纠结于赔偿金额却有跑偏之嫌,因为还有比赔偿金额更迫切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首先是另外25吨及同批次问题水泥的去向。据经销商交代,“当时共运了50吨水泥,志成实验学校购买了其中一半。”可除了这25吨,另外一半以及同一批次其他水泥有多少吨、卖到了哪里,目前还是未知之谜。志成实验学校因为发现及时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那其他问题水泥是否已经投入使用,成为随时可能引爆的不定时炸弹呢?关于这点,无论是厂商,抑或当地监管部门,似乎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危机感。
其次是志成实验学校学生宿舍的继续修建问题。因为遭遇假水泥,校舍修建出现延期,该校近千名农村寄宿学生今年秋季只能挤在教室里睡觉。当地的政府部门不能袖手旁观,任由孩子们秋季挤在教室里睡觉,而应该组织资金与人力,加快宿舍的修建进度,确保孩子的住宿问题不受假水泥事件的影响。
此外,对于厂商的调查与处理必须尽快推进。生产不合格水泥,绝不仅仅是赔偿就能了事的,此举是在谋财,但更是在害命,影响十分恶劣。当下第一要务应是责令停产整顿,防止继续有问题水泥出厂流向市场。然后还要调查问题水泥到底有多少已经流向市场、制假行为持续多长时间、假水泥是如何通过检测上市的,等等。这些问题没有明确交代,即使厂商与志成实验学校谈妥了赔偿方案,那一颗颗不定时的炸弹依旧会散布在全国各地,成为重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