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快评:谨防环保督察中的“高级黑”

望道

2019年07月10日15:1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进驻部分省(市)、央企,开展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部专门致函被督察省(市)和央企,特别提出坚决禁止搞“一刀切”和“滥问责”,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 “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深入人心。2015年8月,《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印发,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后续的“回头看”工作,历时3年,解决了15万个老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有力扭转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实践证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可谓是一个“杀手锏”措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也被形象地称为“环保钦差”。

在严厉的督察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部分地方为应付督察,不分青红皂白,采取了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做法,以及“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的做法。如有的县里知道督察组要来,就把一个工业园区的企业统统关掉;某个区县为了解决“冒烟”问题,甚至把蒸馒头的店都关掉。第一轮督察“回头看”行动,公开曝光了125个类似的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及“一刀切”典型案例,说明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把握好时、度、效,特别是对涉及民生的产业或领域,更应当妥善处理、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决不能搞层层加码、级级提速。“一刀切”“滥问责”的做法,看似是在“雷厉风行”地落实生态环保要求,实际上是一种“懒政”的体现。

从根本上来讲,“一刀切”“滥问责”做法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在作祟。它不仅损害了群众和相关企业的利益,长远来看也会给生态环保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一针见血指出:“‘一刀切’既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切身利益,对于生态环保工作而言也是一种‘高级黑’。”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环保钦差”再出发,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先做预警,既对被督察对象提出要求,也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人员自身等提出的明确要求。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督察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才能真正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最终做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责编:仝宗莉、董晓伟)